这杆秤做了40年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9年01月16日 09:06:33 星期三  杭州日报



随着电子秤的广泛应用,曾经红火一时的手工杆秤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长兴雉城街道望春南路上,有这样一位手工制秤人,仍在坚守着这门老手艺。每天,这条路上都会回响着一阵“叮叮咚咚”的敲打声,那正是匠人董彩琴在制作手工秤。

董彩琴,今年63岁,制秤这门手艺是她公公传承下来的,今年已经是董彩琴做秤的第43年。

年轻时,董彩琴就跟随丈夫一起做秤挣钱以补贴家用,23年前丈夫去世后,她便一人挑起照顾整个家的重担。“现在做这个手艺的人不多了,街上都不好找,许多老客户平时需要修修补补,来这里还能找得到我。”40多年来,董彩琴一直都将摊位放置在望春南路口,常来的老客户里最老的已经和董彩琴打了30余年交道了。“她这个秤称得准,也耐用,正常使用都不会坏,老化了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修。”一名老客户说。

一把成品手工秤需要刨、削、磨、钉、刻等几十个步骤才能完成,每次刨削过后,董彩琴都会检查秤杆是否笔直。做秤是个细心活,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需要做一步确定一步才能继续下一步。做了40多年的手工秤,董彩琴的右手虎口处肌肉已经萎缩。

不过,目前大街小巷很难看到有商户使用手工秤。董彩琴说:“制秤现在已经挣不到钱了,我以前靠这个养家糊口,现在老了,不做这个其他的也不会,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现在一天不做就不习惯。”

手工制秤工序非常复杂,利润非常低,没人愿意学习,这让董彩琴很担忧手艺失传。手工秤的生意清淡,有时会接连好几天一杆秤都卖不出去,但是董彩琴从来都不心急,她总是在摊位上默默忙碌着、等待着。


作者:记者 杨君左 编辑:吴燕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