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水费也将影响征信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9年04月16日 08:54:23 星期二  每日商报

“听说欠水费也要上征信了,是真的吗?”近日,网上关于新版征信报告的讨论不绝于耳,杭州市民刘女士好奇地问。没错,即将上线的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将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多维度评价个人信用体系。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都将纳入新版征信报告。

个人信用体系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我们不是故意拖欠水费,只是经常忘记去抄水表,抄了水表才能知道这个月要付多少水费,要是因为这个欠费上了征信系统,这可怎么办?”听说拖欠水电费也有可能上征信,刘女士有点焦虑,她说,现在新版征信的细节还没有出来,如果到时候真的因为拖欠水电费上征信,那她只能时刻提醒自己,每到月初月末一定要去看看自家的水表。“一切只能等细则出来,有可能是拖欠达到多少天才写入征信报告,或者拖欠次数达到多少次才写进去,如果真的拖欠一次拖欠一天就要写,那我真的要敲响警钟,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对于交水费这件事,刘女士的朋友石女士颇有心得:“我们小区水电费是去物业那里交的,我反正就交个一两千块在那里,一年肯定够用了。”另一位朋友王女士说,自己家的水电费是银行代扣的,也挺方便的。“主要是心里要有数,钱不够了就去存一点,保持账户余额充足。现在支付宝缴费也挺方便的,还有各大银行APP,也可以交。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支付宝交的。”

“如果将水费缴纳等情况记录在内,我觉得挺好,这样征信涵盖的数据、收集的维度都更加多、更加广,有助于更全面地判断、评价一个人的诚信水平和信用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征信大数据就要数据足够多、足够大,这样才能够更加立体地刻画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诚信水平。

征信维度更加多元化

目前,新版征信报告已经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跟我们“见面”。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介绍,试运行的效果较为理想,未出现较大问题。整体内容和栏目在试运行阶段应该变动不大,至多在一些小问题上根据试运行的情况进行相应修订。

与旧版征信报告不同的是,新版征信报告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个人信息将更加细化,比如还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同时,职业信息也更完整,信息量与个人求职简历相当。难怪前不久全网热议丈母娘挑女婿要看征信报告。

此外,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维度更加丰富、全面。比如,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将记录详尽的还款信息、逾期信息;新增还款金额,逾期或透支额也将标注出来。除借贷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征信将纳入更广泛的信息,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征信报告更能反映个人的信用情况,增强个人征信报告的公信力和实际应用度,这也是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与旧版报告最大的不同。“它确实更加完整,数据更加完整全面,而且它的数据更新更加及时,你想打时间差做一些事情就不太可能,同时,一些不良纪录保持时间更长。”董希淼表示。

据介绍,新版的个人信息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个人信用状况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将变得更有针对性,风险管理更加精准,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比如原先有的夫妻为了买房假离婚,现在行不通了,夫妻双方的信贷信息都会在征信上显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里的信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任何地方的失信,都可能会被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记录在案。当个人申请贷款时,无论是房贷、车贷还是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大多数都会先去查看个人征信报告。因此,征信报告上一旦留下负面记录,可能会影响信贷获批。所以,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征信,切勿留下任何污点。

作者:记者 潘建萍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