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累得半死,顽皮的孩子怎么教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5月23日 09:01:43 星期五  来源:今日早报

    5月20日,11岁的花季少女因抄作业被爸爸体罚而离世,在泪与悔交织的18个小时后,一个四口之家从此支离破碎。在我们为一条鲜活的稚嫩生命夭折而痛惜的同时,不少家长也在反思:究竟该怎么教育孩子,“棍棒”到底该不该用?

    昨天,早报记者曾关注过的“小候鸟”城城(化名)的妈妈田大姐给记者打来电话,时隔近1年,对于两个宝贝儿子的教育问题,她仍有许多困惑。望子成龙

    父母对孩子们期望很高

    田大姐:我们小时候没好好读书,希望他们能成才。

    记者:怎么样才算好呢?

    田大姐:……作业按时做完,考试考得好。孩子定不下心做作业

    妈妈很着急

    田大姐:孩子经常要做作业到晚上12点多,怎么办?

    记者:作业真有那么多?

    田大姐:他太贪玩了,我要一直在旁边盯着,他才会写作业。

    “两个孩子可头疼了!”电话里的田大姐,语气里满是无奈。

    田大姐和丈夫都是河南人,来杭打工9年。田大姐的丈夫搞家电维修,“随叫随走”,她自己在一家公司打工,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回家。

    日夜让她牵挂的就是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大儿子城城11岁、小儿子洋洋10岁。

    城城正巧与出事的小女孩同校,平时也有过一些接触。悲剧的发生,让田大姐非常难受,她讲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与哽咽。对于事件本身,她已经不愿再提及,但为人父母,她更加关注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

    “城城,作业写完了吗?”还没下班,田大姐就已经等不及给孩子们打电话,而两个孩子中,最让她烦恼的正是11岁的大儿子城城。

    只有妈妈回家,坐在他的桌子旁边,城城才会认真地写作业。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没有那么乖了。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对一切新鲜事物最好奇的时候。城城特别喜欢打游戏,田大姐为这事不知道愁了多少次,动手打过、苦口婆心劝过,但收效甚微。

    有时候,等到田大姐10点多下班到家后,城城才会开始写作业,这么一算,确实要写到12点多了。

    记得去年暑假,记者初次来到这个一家四口租住的农民房里:一扇卷帘门,三间约10平方米的小房间,各种杂物堆积,拥挤得就像杂物间。

    城城有一张书桌,洋洋只能站着写字,只要妈妈一不注意,城城就东张西望,洋洋则相对安静一些,做作业的时候也比较专心。

    田大姐对两个儿子满怀希望,她说她自己小时候没人管,没好好读书,现在就希望两个孩子能成才。在跟田大姐的长期接触中,这种望子成龙的念头让记者深有感触,为了这个家,为了两个孩子,田大姐确实称得上“呕心沥血”。

    至于怎么好好学习?田大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做作业”三个字一直挂在她的嘴边,“他做不完作业”、“做作业的时候不专心”、“好多作业不会做”……而田大姐最怕的就是老师提出来要找家长,一找家长就知道孩子一定是犯了什么错,犯错就更要加倍教育,这一连串习惯性思维形成得很“顺理成章”。

    “城城,想不想玩游戏?”记者偷偷问他,他转过头,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想!怎么玩?可以玩你的手机吗?”他接过手机,一边玩一边小心地听着隔壁房间妈妈的动静,手上拿着的笔始终没有放下。

    “妈妈来了!”等田大姐一踏进房间,城城立刻把手机藏在身后,拿起笔开始写字……就这样反反复复,孩子就像在跟妈妈“捉迷藏”。

    A

    B 孩子该怎么教

    妈妈想尽了各种方法

    田大姐:我们真的不懂怎么教孩子。

    记者:有没有找过老师,或问问懂的人?

    田大姐:买过书看,学校办专家讲座也去听,但没效果。知道打孩子不对

    却总是控制不住情绪

    田大姐:下班回家累个半死,孩子还没做好作业,真是生气!

    记者:生气后怎么处理呢?

    田大姐:当时脾气一上来就打,打完后又很后悔。

    “我们那么辛苦在外面工作赚钱,孩子还不好好念书,怎么能不生气?”每当田大姐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城城年纪大一点,作业也相对多一些,好几次打开他的作业本,看着上面的一块块空白,田大姐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愤怒、伤心、委屈……一股脑儿冲上额头,用田大姐的话来说,就是“脾气上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田大姐生气归生气,打起孩子来还是不会下重手,往往都是用手打屁股,实在生气时,还会用上衣架。

    而丈夫打孩子时用的是皮带,这让田大姐很担心,急了两口子还会为这事吵架。“家里空间窄,东西又多,万一推一下撞到什么地方就危险了!”但“棍棒”这一招有时却的确发挥了作用,城城怕挨打,一看爸爸妈妈生气了,就会乖乖地去写作业。

    每次打完孩子,田大姐的心里就很不舒服,常常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不已。当丈夫打孩子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去阻止,现在几乎夫妻俩之间所有的拌嘴、吵架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意识到打孩子不对,田大姐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我跟孩子们说,我要打其中一个的时候,让另一个赶紧来劝我不准打,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情绪。”

    孩子不听话,打了不对,教了又不听,怎么弄?田大姐总是感叹:“我们真的不懂怎么教孩子。”

    来杭州这么久,孩子们的生活总是“三点一线”:学校、租房、妈妈的单位。暑假里,不是参加夏令营或培训班,就是被妈妈带在身边跟去上班,很少体会到玩乐的时光。

    田大姐单位的同事总是可以看到,两个孩子趴在单位的一张小桌子上写作业。哪怕跟着妈妈去上班,也不能偷懒。

    妈妈不是不愿意让他们玩,是怕一个放纵,孩子就玩上瘾了,收不回来好好学习了。

    可小孩子哪里懂父母的心思,一听说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游戏,一张小嘴就撅了起来,大眼瞪小眼,直到妈妈凶起来,才不情不愿地去写作业。

    于是,没的玩却偏想玩,写作业就不专心了,正常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城城可以写上三个小时。

    “问他作业写完了没,他说写完了,回家一看都空着,他说他把会写的都写了,不会的才空着。”调皮可爱的孩子让田大姐可气又可笑。

    今年,妈妈咬了咬牙,给城城请了个家教,一个月要2500块钱,而田大姐每个月的工资才2000元不到,但为了孩子,当妈的怎么都能豁得出去。

    田大姐很困惑:学校里也经常有教育专家来讲座,她自己也经常买一些教育孩子的书来看,听着看着都觉得挺有道理的,可真的用到孩子身上却没什么效果,说多了孩子更是听不进去,谁能来给她出出主意?

    C

    D

    “棍棒”底下,

    失去了什么?

    孩子挨打,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屡见不鲜。有人甚至戏称:“小时候没有挨过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拖鞋、衣架、皮带……父母们的工具往往是随手一抄。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对的,还有恨铁不成钢。家长们急啊:孩子不做作业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怎么办?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田大姐的困惑许多父母都有,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心理的期望,失落感倍增,动手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出发点看似是完全为了孩子着想,但是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却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不是真正的教育。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有人身权利和个体尊严,比如人格尊严权、生命健康权,父母不得任意体罚和践踏。

    那到底该怎么去教育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不能操之过急,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家长应该研究孩子的需求,不少家长会把自己的幸福观、快乐观很自然地套在孩子身上,而不去重视孩子的思考与兴趣所在。“我觉得你要怎么做”、“你不听我的将来会后悔”……

    而这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孩子思维的主动性,习惯于被动接受。遗憾的是,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要改变是难的。

    所以,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居高临下俯视孩子的姿态,真正平等对待孩子,更多地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欣赏、支持、鼓励他往前走。

    孩子要管、要教育,可更多的是要引导。即使在路上摔跤,也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自己走,同时辅之以必要的批评教育。只要家长不要去包办孩子的困难和幸福观,孩子就能平稳地行走在人生路上。

    有句话说得好:“永远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身心健康成长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

作者:钱祎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