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80后成为“初老族” 快速测试你是否中招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3月18日 11:11:21 星期一  来源:搜狐健康

     近来,“初老症”成了百度热词,截至3月11日,百度百科名片中的“初老症”已被浏览10万多次。不少“80后”比对症状后,蓦然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未老先衰”。

    “80后”成为“初老族”

    “初老症”一词源自热播的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特指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年轻人心理年龄往往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目前,“初老症”的50条症状被网友一一罗列,包括:莫名其妙就会一大早醒过来;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的事情反而记得……

    比对这些症状后,80%的网友特别是“80后”认为自己患上了“初老症”。“越来越不喜欢改变习惯;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现在只要熬一次夜,就会累一个礼拜;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后把那个重要的地方彻底忘记”,对于这些状况,网友“LUCK2004”感到很是担忧。在企业工作的“80后”江陆表示,现在感觉精力明显下降了,以前一下班就邀约好友出去吃饭、喝酒,可这一两年来,自己却变宅了,下班就想回家,每天都觉得很累。

    “初老症”源于社会压力太大

    “在心理学上,并没有‘初老症’这一说法。”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心理咨询科教授戴光明说,所谓“初老症”,就是指都市白领因工作压力或生活紧张,心理比实际年龄更容易衰老的症状。

    为何会“未老先衰”?戴光明认为,按照生理规律,3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处于精力、体力最巅峰的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生活热情退却的“初老症”,根源还是在于压力太大。

    戴光明分析说,如今的“80后”,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拼命工作却不知如何放松,又很少运动,大脑常处于紧张状态。即使在家,也很懒散,慢慢沾染上“初老症”。尤其是脑力工作者,“未老先衰”的症状更明显。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莫怀戚认为,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年轻人很早就进入了市场竞争。现代社会的“暴风骤雨”与“温室”般的学校和家庭反差较大,年轻人很快成熟起来,甚至一些年轻人出现“28岁的年龄,82岁的心态”。

    最先衰老的是肠道

    除心理外,“80后”身体也有“初老”症状。“现在很多年轻人30岁多岁,肠道就开始衰老。”三军医大西南医院消化科专家彭贵勇说,肠道其实是人体内最早衰老的地方,因为每天需要通过它吸收营养、排除毒素等。繁重的工作让它容易“未老先衰”。

    “肠道衰老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宿便。”彭贵勇说,不要小看便秘带来的麻烦,这不仅仅会导致肤色晦暗、斑痘丛生、口臭等问题,还可能致使腹部堆积太多的脂肪,腰围大增,从而产生诸多疾病。

    因此,要缓解“初老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休息,保证夜间11点至早上6点这段黄金睡眠时间。同时,要调整好生活节奏,进行适当的健身,诸如瑜伽、散步、游泳、爬山等。

    “解铃还须系铃人。”莫怀戚表示,80后感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其实这只是一种心态问题。“年轻人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健康的身心状态,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要学会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这些“初老症”症状,你有吗?

    1.以前糟蹋身体,现在被身体糟蹋。

    2.越来越觉得专家说法都是唬人。

    3.如果不喃喃自语,脑子就会打结。

    4.越来越不喜欢改变“已经习惯的习惯”。

    5.对于磁场不对的人,可以毫无牵挂地跟他说再见。

    6.认识新朋友的速度与几率逐渐钝化。

    7.很讨厌在外面过夜,因为要带好多东西。

    8.对于陌生网友的“我们可以交朋友吗?”说法,觉得无比愚蠢而没有耐心。

    9.枕头旁边,电脑键盘旁边,出现一堆万金油、白花油、绿油精等提神药方。

    10.讨厌过生日这件事。

作者: 编辑:陈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