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播公司就辱华言论公开道歉承诺永久取消“儿童圆桌会”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1月12日 08:40:43 星期二  来源:都市快报

  纽约华人手举写有“调查基梅尔秀”“ABC要公开道歉”等标语,抗议辱华节目。

上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了一档由吉米·基梅尔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参加节目的美国儿童在谈到如何解决美国所欠中国的巨额债务时,声称要“杀光中国人”。

这一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节目激起了在美华侨华人愤慨。11月9日,全美27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人们高举标语“种族歧视不是玩笑”,“教孩子去爱而非杀戮”,呼喊“抵制ABC”。

日前,美国广播公司已发布公开道歉声明,并承诺永久取消上述节目。

“发自肺腑的歉意”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发言人霍普·哈特曼10日说,ABC已在网站上发表公开道歉声明,承诺将加强节目审查制度以杜绝辱华言论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声明说:“我们谨代表美国广播公司和吉米·基梅尔脱口秀节目组的每位成员,就2013年10月16日吉米·基梅尔脱口秀中‘儿童圆桌会’的节目内容表达我们发自肺腑的歉意。”

“相关节目内容已经被永久删除;ABC所有的网络平台也已删除了这段内容,‘儿童圆桌会’节目已永久取消。”

声明还说,“事实上,这段节目本不该播出。我们已经加强了节目审查制度,在节目播出准则以及娱乐节目内容方面采取了新的规范举措,以保证今后有类似问题内容出现时能立即汇报到相应的管理层,由他们迅速妥善地处理。”

声明补充说,吉米·基梅尔已通过直播和书面的形式,再次表示道歉。

全美爆发大规模华人示威

在上月ABC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基梅尔邀请4名不同肤色的孩子组成“儿童圆桌会”讨论国家大事。当被问及如何处理美国欠中国上万亿美元债务时,一儿童答“要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基梅尔调侃道,“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节目播出后激起在美华侨华人愤慨,各大团体纷纷要求ABC和基梅尔公开道歉。基梅尔在10月28日晚播出的节目中对有关歧视性言论表示歉意,但这一道歉被指缺乏实质内容与诚意。

11月9日,包括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华盛顿、迈阿密等全美27个城市的华侨华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ABC播出的辱华节目。

在美工作了15年的注册律师刘芳带着女儿来参加抗议活动。她说,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群体自强、自立,却常常在美国社会扮演“模范的二等公民”角色,他们不应受到歧视或不公待遇。

白宫请愿已超过10万人

10月19日,有人在白宫“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请愿网页上发起题为“调查美国广播公司吉米·基梅尔的儿童圆桌会”的签名请愿。

请愿书对这场“儿童圆桌会”深感不安:“这个节目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它应该被禁止播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使用过相同的言辞,令人极为反感,ABC必须立即删剪这档节目,并诚挚道歉。孩子可能不明事理,但是基梅尔和美国广播公司的管理者都是成年人。他们可以选择不播出这档节目,这只会助长种族仇恨。”

截至本报发稿,上述请愿活动已征集到103768个签名。根据网站规定,任何一名年满13岁的美国公民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撰写或签署一份请愿。一旦请愿活动的签名人数超过10万,白宫将会审查相关情况并做出某种形式的公开回应。目前,白宫尚未做出回应。

中国不是“出气筒”

美国华人媒体评论说:“从一名6岁儿童口里说出的话,我们不必计较,但媒体就不同了。作为社会公器,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会产生社会影响,尤其这是一个老少咸宜的节目。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说过,儿童是一块白板,你在上面涂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希望,媒体在儿童心灵的白板中,涂抹傲慢与偏见。”

奥克兰市华裔市长关丽珍说:“每当美国国内出现问题,特别是经济上出现问题,总会归咎于其他人。这次事件正是这个‘逻辑’的体现。实际上,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如果没有了中国是不可能得到恢复的。”

在美国历史上,“排华现象”由来已久。1882年出台的《排华法案》最为臭名昭著。这些年来,美国辱华事件或言论都不少见。2008年,CNN主持人卡夫蒂曾发表辱华言论,隔天的英文主流媒体却“集体失语”。而这一次,面对华人世界的持续抗议,美国主流媒体一直都在“淡化处理”,虽有刊文,但“缺失”现场照片,华人的“弱势地位”由此可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分析说,在美华人融不进主流社会,加之政治影响力不大,所以歧视华人的代价不大,最终导致美国媒体无所顾忌。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美国对中国的不安全感逐渐增强,所以仇视中国的情绪也有所抬头。

不过,从9日的示威游行中,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近年来华裔群体自我意识和族群认同的出现,以及他们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和参政意愿的提升。(综合新华社报道)

 

作者: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