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跑步的你怎样且跑且珍惜?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4月15日 07:17:45 星期二  来源:都市快报

    上周末结束的伦敦马拉松,又一位选手在冲过终点线后倒地不起。在这个被称为一年中最好的跑马季节里,越来越多的业余跑者加入世界各地的马拉松大军,跑马拉松也从体育运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不过,因跑马而失去生命的悲剧时常上演,“菜鸟”们到底会不会安全正确跑马拉松?遇到危险情况该如何提防与规避?一道来听听专家们的说法。

    专家名片

    熊西北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教授,曾多次担任北京马拉松赛裁判长。

    毕擎 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

    吴栋 资深马拉松跑者,过去3年里,他跑了10场马拉松、1场百公里越野、4场越野赛、1场自行车马拉松以及1场铁人三项。

    业余选手最慌什么?最后几公里脑子发热乱冲刺

    据报道,伦敦马拉松赛上倒地不治身亡的是名男选手,42岁,但出于隐私考虑,该选手姓名和死因都未向外公布,只说其是在越过终点线后晕倒,虽然立刻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最终还是不幸离世。

    且不论这位选手是否有心脏方面的问题,专家们特别提醒,越接近终点的地方,反而越容易出现状况,需要特别注意。“业余马拉松选手普遍有个隐患,认为在最后阶段要冲刺加速,这是最危险的。因为经过前面40多公里,心脏和肌体已经很疲劳,猛一加速会造成血液分配失常,大部分血都还聚集在腿上,回心脏的血量少了,脑部血液更加供不上,就可能产生头晕、心脏缺血等情况。”熊西北解释,万一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倒下再也起不来,跑马拉松不像短跑,不要讲究瞬时的冲刺速度,应该遵循匀速跑的原则,心脏才能适应,“业余选手本来跑了4个多小时,最后也不差那几分钟了,可别为了几分钟的成绩而忽略心脏负担。”

    吴栋的说法和熊教授一致,他表示,对“菜鸟”们来说,危险一般都出现在最后5公里,一定不要因为快接近目标而强制做超出本身能力的冲刺。毕擎的说法更直接:“肌肉没力量了;体能电解质、能量都用光了,就不要冲了……”

    本版撰稿 记者 殷佩琴 制图 李本献

    业余爱好者跑全马过程中常见反应及应对

    吃东西喝水呼吸都有讲究 跑前半个月最好做个全面体检

    大部分马拉松选手猝死的原因都和心脏有关,保护好心脏至关重要。

    吴栋把跑马拉松时的人体比作一台运作中的汽车,心脏好比发动机,腹腔是进气系统,四肢则是车轮,“跑马拉松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严重的就是心脏问题,若感到心脏绞痛或者心跳异常,无论特别快还是特别慢,都得放慢脚步,从跑步调整为慢走。”“一旦心脏出现不适,就不要再继续坚持了,速度由快变慢再到走,使心脏的节奏舒缓下来,改变剧烈运动的状态。”熊教授说,普通马拉松爱好者自我调节能力也没那么强,不能给心脏和身体太大的压力。

    除了监测心脏状况,“菜鸟”们还得注意很多细节,比如呼吸、补给等。“在跑的过程中还能和人交谈,这才是合理的呼吸标准。若不能交谈,就得放缓速度了。”吴栋还重点强调,不要放过赛程中任何一个补给点,不管渴不渴,最好都补充些运动饮料,因为里面含电解质和盐分。毕擎则把吴栋的说法更加细化,他还强调,千万别等到口渴、无力了才想起补充能量,人体吸收还需要一个过程,得在消耗完之前就及时补充,“一般来讲,补水少量多次,每隔20-30分钟,每次补充100毫升左右。建议前期喝水,后期再喝运动饮料。”

    最重要的一点,每位选手都必须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个清楚的认识,熊教授建议:“赛前十天半个月做个全面检查,看看有没有不适合长跑的状态,因为人的体质有生理周期,若在低谷参加马拉松就不好,得更加小心,时间目标要降低。”

作者: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