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仍是焦点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2月10日 10:33:45 星期一  来源:杭州日报

“健美猪”、“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地沟油”、速生鸡……近年来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如何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食品安全的防线,替老百姓打好“保胃战”?昨日上午,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在政协提案系统查询到的第一份建议名为《关于加强流通渠道管控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正是针对“舌尖上的安全”。细细一数,在委员们目前提交的提案建议中,有十余份从不同角度“支招”食品安全。

是时候,下“猛药”治“沉疴”了。

源头:土壤污染防治 抚慰大地之伤

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和餐桌上的安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只有“净土”才能“洁食”。做好土壤“保健”,才能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保证农产品安全。

民进杭州市委会对杭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提出了一份长达近3000字的建议,委员们关注到,随着杭州市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汽车尾气和轮胎磨损带来的铅、锌等重金属元素正在成为杭州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国家环保部有过一个测算:对土壤实施保护投入只需1元,风险管控需10元,而治理则需100元,抚慰大地之伤,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和漫长的周期。

“杭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抓住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和国家重视土壤污染立法工作的机遇,加大土壤污染监管投入力度,改善土壤污染监管能力。”民进杭州市委会建议,要基本建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加强县级土地监测站的监测力量,改善监测设备设施,对土地之伤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应当针对土壤污染设置专项研究计划,开发应用广泛、安全、成本低的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化学稳定技术,以杭州市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废弃物堆存场地等为重点,应用成熟的修复技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示范。

流通:保护合法企业权益 谨防“劣币驱逐良币”

就在去年年尾,上城工商分局集中公开销毁大批罚没的假冒伪劣物资,包括了2400余瓶假茅台、8吨多假牛肉以及烟、阿胶等伪劣产品。这样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每年都有。

“除了专项整治,我们政府在食品安全上还要抓得更细。”委员蔡祖明说,“特别是对大量存在的难以监管甚至无法监管的加工作坊和微小企业,很多已经成为监管的盲区。这些不法厂商和无证无照的加工作坊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但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诚信经营的品牌企业带来巨大困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若听之任之,最终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守法企业难以生存,危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加强流通环节管控的建议中,蔡祖明提出了一个当下很时髦的观点——“冷链化”,就是易腐食品从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一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冷链化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的新鲜度,延长保质期,可以不使用防腐剂,这对食品安全工作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建议出台扶持政策,从引导肉类、蔬菜、豆制品这些生鲜类食品的冷链化开始做起。总之,希望用上科技手段,再加上‘高压’的整治措施,真正打击不法企业,扶持优质企业,让食品安全真正步入良性循环。”

召回:加快地方立法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

年初,沃尔玛召回在华销售的含有“狐狸肉”的假驴肉,这则消息轰动一时。

“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在知道他们生产、出口或者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问题时,就应依法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上收回问题产品,予以更换赔偿。”委员张延祥解释说,“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行了召回制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有这项制度,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虽然对召回制度也有了明确规定,但缺乏实施细则,很难操作。”

张延祥认为,必须从食品生产的源头开始,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为食品召回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家层面还没有问题食品召回的有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措施的情况下,杭州市应尽快考虑地方立法,建立全国、全省和全市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禁止从业人员黑名单信息库及查询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记者 李忠 摄

 

作者:记者 李稹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