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灌一根有故事的香肠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1月15日 09:18:16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在杭州灌一根有故事的香肠

45岁的于赛华早已功成名就。杭州城里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如今都有手工灌香肠的服务,但论人气、论销量,这个敦实的兰溪汉子罕有敌手。

故事的另一边,是两位三十出头的大男生。他们扎着辫子,从设计行业里一头扎进香肠和农产品的世界。他们从未听过于老板的传奇,只是想着通过小小的香肠,来实践些对生活的观点。

两家香肠细细咀嚼,各有各的情怀,各有各的故事。

于赛华的江湖地位,是打拼出来的。

每年冬至前后,他和妻子徐美贞就会出现在闸弄口农贸市场的摊位里,热情洋溢呼风唤雨。顾客盈门,动不动就排起队伍。他们和六七个工人不停地剁肉、搅拌、加调料、灌香肠、打结……夫妻俩的手,全部长满冻疮,远看就像一根根的胡萝卜。直到过年前一个星期,他们才收拾东西,心满意足地回到兰溪老家。

他们的香肠声名远扬,于赛华说主要是自己的调料配方好——其实也简单,就是糖、盐、味精和酒,但其中的配比绝不透露。

这份配方的来历颇为传奇:当年于赛华还是装修队里的木工,替一位大老板装修房子。老板觉得他老实肯干,就把家传的秘方送给他,说是让他老婆没事可以靠这个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于是,12年前,也是马年的冬天,揣着秘方的徐美贞第一次到杭州菜市场帮人灌香肠,结果门可罗雀。第二年,他们不甘心,又来,搬到了现在的摊位。当时的摊位费每天20块,帮人灌香肠,一斤两块五(现在五块五)。第一天,他们做了18块钱的营业额,第二天,45块。问及当时为何还要坚持,他们只是笑着用浓重的金华口音说:不甘心的喂。

但伴着口碑,生意呈几何级数增长起来。今年,从两口子手里卖出去的香肠,已有10多万斤!他们甚至还有了网店和微信支付。去年,他们用作调料的自酿白酒一共用了5000斤,今年一口气带了6000斤来。去年,他们用坏了8台绞肉机,今年的预算是10台。去年,他们的客户遍布全国,今年甚至有了海外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不做香肠的日子里,如今的于赛华依旧在接木工活,一来赚钱,二来也是怀念曾经的日子。

相比之下,36岁的金敏捷和34岁的程建新并没有如此传奇的配方,也没有这般倔强的情结。大约一年多前,这对“好基友”决定创立一个叫粮赞的品牌,专门寻找和开发传统的无公害美食。

粮赞香肠的猪肉来自黄山山脉封闭的小山村,是一种吃当地南瓜、地瓜和玉米长大的白条猪,是淳安人程建新找到的。加工则在椒江完成——金敏捷是椒江人,老婆家有祖传的做香肠手艺,做法与我们常见的香肠颇不相同:手工把猪肉里最精和最肥的肉分别取出,切成小肉丁,混在一起,加上盐、糖和酒做成香肠,口感更为紧致明快。

金敏捷老婆的奶奶80多岁,负责传授技艺,而四个香肠师傅每天至多生产百来斤香肠。因此,粮赞香肠的价格听起来非常贵,大约87块钱一斤。

但按照他们的成本计算,这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事实上,他们既无力做大,更无意跑量。产品大多只是通过朋友间的小圈子流通,更多的,或许是为了一些情怀。山村里的猪就是最原生的食材,阿婆的香肠配方就是最传统的手工技艺;而一些可以量化的现代管理,则可以把原生态的东西变得可控和有保障,也更能够唤醒当代人对原生态和传统食物的热情——他们的思路大抵如此。而小小的香肠,则是通向梦想的钥匙。

香肠是国际化食物 听老外说说各国的特色香肠

杭州越来越国际化,但事实证明,人的口味是娘胎里带来的。

说完本土香肠的故事,我们寻找了4位长期在杭州生活的各国友人,来说说异国的特色香肠。

@文承禄(韩国人/在杭3年半/学生)

韩国香肠主要有原味、大蒜和烟熏三种口味。我们经常会自己在家做香肠,我爸爸做的烟熏香肠最好吃。中国香肠很难一概而论,毕竟地大物博,品种很多。我吃过江苏朋友带来的辣肠,杭州本地的香肠感觉比较硬比较咸。

@藤野直子(日本/在杭3年半/学生)

在日本,人们很少在家自制香肠,都是去超市买成品。日本香肠通常有原味和烟熏两种,欧美进口的也很受欢迎。吃过几次中国香肠,感觉口味比较浓,日本的总体比较清淡,还会放一些植物进去,我更喜欢。

@Arturo(阿根廷、美国/在杭8年/厨师、设计师)

从阿根廷到美国,香肠的口味太多了,做法也很多。在阿根廷,还是有人会在家里自制香肠,基本用牛肉,阿根廷牛肉太棒了;而在美国,几乎所有人都去店里买。在杭州,有时我会做阿根廷香肠,但比较麻烦。

@William(意大利/在杭7年/公司高管)

我们意大利人可喜欢香肠了,尤其是女人。有些农户会自己在家做,而城里人通常会找这些人买,或者去市场。我们全年都会做香肠、吃香肠,尤其是冬天,但香肠在夏天的郊外派对上也很受欢迎。

作者:记者 吴轶凡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