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场粽子怎么样?市消保委体验来打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6月19日 08:17:45 星期五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端午将至,一大波可爱可口的粽子来袭,不过,杭州市场上这些粽子到底怎么样,还需要一一甄别。

    6月18日,杭州市消保委专门组织食品专家、行业协会、质检专家以及媒体和消费义工代表就2015年“端午”消费市场粽子开展了消费体察活动。

    鲜肉和细沙口味 选了8个品牌来评价

    当日,杭州市消保委的工作人员以消费者的身份随机走访了部分超市和蛋糕店,选择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喜爱的鲜肉和细沙两种口味的粽子,各购买六款真空包装类产品。

    据了解,消保委针对这些粽子产品的标签、净重、口感、色香、整体紧实度和馅料等六项指标进行评价。选择的8个品牌12款粽子,分别是楼外楼、知味观、三全、五芳斋、诸老大、荣昌记、可莎蜜儿、真真老老。

    从外包装看,总体8个品牌的12款粽子的标识标签情况都比较规范。有个别品牌的粽子的标注上存在一定瑕疵。

    比如可莎蜜儿的糙米肉粽包装上,多个标识标注在一起,消费者在查看时,不容易辨识。诸老大的经典细沙粽包装上的标签上,将细沙标注为“洗沙”,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当然也有标注比较好的品牌产品:如知味观、三全、真真老老三个品牌,除了国家规定的标识以外,还专门额外标注一些配料的类别,对于一些食品过敏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更加人性化了。

    从12个品类粽子的净重环节看,现场工作人员将粽子去壳去皮后,在生冷的状态直接称重,从结果看,大多品牌品类的产品都符合包装上的标注重量,很多品牌还超了10多克。

    除了五芳斋的咸肉蛋黄粽,标注是280克,工作人员现场称重是270克。现场质量技术监督的专家称,净重称量在检测环节一般要取样10次,本次是消费体察活动,因条件所限,我们只称取一次,所以以“大于271克”的标准来衡量更显公平,但该企业还是相差了1克。

    口感打分整体不错 知味观细沙粽得第一

    在口感打分环节,消保委采取了盲评的方式。工作人员会对12款产品按鲜肉和细沙口味分成两大组进行编号。在烹饪时,把外包装拆掉,用六种不同颜色的线在粽叶外绑好加以区分。

    口感主要是看粽子是否糯而不烂,咸甜适中,有无杂质、霉变及其它污染物;色香主要看剥去粽叶,外观光泽如何,是否具有粽叶糯米固有的香味;整体紧实度主要指棕体不过烂,棕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等;馅料主要看其含量多少,口感如何等。

    8个品牌的粽子口感均在8分以上,最高分是知味观的细沙粽,9.3分。

    去正规商超选购有QS标志的粽子

    市消保委与记者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粽子要选择正规商超与电商。最好到正规商场、大型超市或通过知名电商购买,同时留存有效购物凭证,以便日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外要看标识,首先要选用有QS标志的商品;其次,查看标签,而标签上应标明商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

    市场上销售的粽子种类繁多,有肉类、蔬果类等不同口味,由于粽子的成分不同,保质期也不同。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管方法,购买保质期内的粽子。

    选购暗绿色的粽叶 过于鲜艳的青叶粽莫食用

    看品相优质的粽子粽体无外露,粽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具有糯米及其他谷类食物应有的香味,无酸败、发馊等异味。

    正常的粽叶呈暗绿色,过于鲜艳的粽叶不要选购,粽子叶经高温蒸煮后,颜色会呈深绿偏灰黑或黄色,如在蒸煮后粽叶还是青色不要食用。这是不法商贩在粽叶中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粽叶重新“返青”,对身体有害。

    冷藏或冷冻过的粽子,在食用前应加热蒸透,吃剩的粽子重复加热不超过1次,不食用馅料已发酸、发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作者:记者 汪静 通讯员 袁田 编辑:陈俊男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