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蒸笼闯天涯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11月18日 09:10:55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你知道么,嵊州有5万人在全国上千个城市卖小笼包,每年总收入50亿元!在北京,嵊州小笼包店就有2000家以上。

    10月18日,嵊州小笼包登上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一时间,这个不起眼的“小包子”火了,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到嵊州学习小笼包制作手艺。

    报名电话被打爆

    在嵊州,很多孩子长到18岁,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一般都会跟着父母、兄嫂或亲戚外出做小笼包,边打工赚钱边学手艺,等三五年技艺成熟后,就自己“另立门户”开出“分号”,这种“父子店”、“夫妻店”、“兄妹店”等四处开花,分布在不少城市的街头巷尾。

    日前,《走遍中国》栏目中全方位介绍了小笼包,其中开家小笼包店一年的平均收益在15万元左右甚至更多,在大众创业的形势下,这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而言,吸引力显而易见。

    嵊州市农民培训学校负责人李康义感受很深,他说,要求学艺的报名电话被打爆了,全国各地都有咨询者,有的还要求立即过来。“11月6日开班的培训班,嵊州本地的报了100多人,全国各地也有100多人报名,4个班都排得满满当当。”李康义说,和以往培训不同的是,这次培训要求学员全部打“嵊州小笼包”的品牌,培训结束后,学校还要对学员的店面开展跟踪服务。

    “第一次感觉到全国人民对嵊州小笼包这么感兴趣。”李康义说,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一方面提升行业形象,另一方面打好品牌。

    人均收入超十万

    小笼包生意到底有多好?徐林江一家的经历可以告诉你。

    徐林江是嵊州市剡湖街道禹溪村最早外出做小笼包子的村民之一。1986年年初,徐林江夫妻跟着姐夫南下广西做小笼包和馒头等小吃,当时每笼小笼包售价为3角5分,年底一算,赚了近一万元。

    “20年前,一个‘万元户’比现在的百万家产更让人自豪啊。”徐林江回忆起当初的创业历程,仍对小笼包充满感情。

    转眼到了1990年,徐林江夫妻俩足足赚了10万元。回家后,他们用这笔辛苦钱建造了一幢4层小洋楼,当时在周边村镇都引起了不小震动,也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从此,禹溪村外出做小笼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一副蒸笼闯天下,藏着满身钞票回到家。“在广西柳州的一条街上,我们禹溪村人开的小笼包店就有10多家呢。”徐林江自豪地说。

    据了解,去年嵊州总人口75万多人,其中18至55岁的青壮年40余万人,而目前嵊州市有5万左右的人员外出经营小笼包生意,这意味着在嵊州的青壮年中,每8个人就有一个在从事小笼包相关产业。

    当然,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小笼包的售价差别也很大,每笼从4元至10元不等,但一年辛苦下来,大多数人人均经济收入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

    近几年,一些人在大城市开起了小笼包连锁店或分店,有了一定的规模。而在西安做小笼包生意的一些嵊州人,直接与大饭店合作,小笼包的利润也成倍增长,营业收入超过百万元。

    土包子闯出大市场

    曾经,比起上海“南翔”与天津“狗不理”,嵊州小笼只配做小弟。如今,“嵊字号”小笼包在全国闯出了大市场。从以往的“夫妻店”,到做出“嵊字号”品牌,政府助推与企业抱团功不可没。

    早在2007年,嵊州当地多部门共同制定了《嵊州小笼包子行业协会标准》,从面食、馅料,到大小、形状、蒸制过程等等,都作了统一规定,嵊州小笼包从此走上规范化经营之路。

    嵊州市政府部门一直支持小笼包产业的发展,专门申请了嵊州小笼包商标。10多年来,每年为农民举办免费小笼包制作培训班,并每年举办小笼包制作大赛,带动当地村民制作小笼包的技能不断提高,这些引导与推动是小笼包整体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民间,在北京开小笼包店已经10年的嵊州仙岩镇西鲍村的王晓东,建立了嵊州小笼包QQ群和微信群,在北京做小笼包的老乡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通过这两个群进行交流。

    这几天,嵊州市商务局商贸科科长钱东海正忙着筹备成立小笼包行业协会,“以前小笼馒头专委会是嵊州市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下面的一个社团组织,现在我们把它上升到一个独立的行业协会,利用协会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小笼包经营户团结起来。”钱东海说,协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小笼包正名,把初期为了打市场以“杭州”冠名的小笼包正名为“嵊字号”,注册“嵊州小笼包”集体商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统一提升行业形象、服务和环境卫生;在每个省、市、区设立分会,实时开展交流探讨;同时做好小笼包制作技艺培训和创业的引导工作。

    事实上,绍兴还有许多传统名吃,但不少已湮没淡出市场,嵊州小笼包的成功,无疑可以被研究、借鉴和复制。

推荐阅读

  BB霜怎么用?看完这些变身美妆达人

  去日本旅游买什么最合适?

  秋天皮肤干燥怎么办?

   秋天什么衣服是最受欢迎的呢?

 

 

作者:驻绍兴记者 徐潇青 通讯员 施展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