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秋名山道”该不该拒绝“夜骑族”?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8月29日 09:20:13 星期四  来源:今日早报

    一个晚上最多有数百人骑行龙井山,沿途居民反映时有扰民现象

    杭州“秋名山道”该不该拒绝“夜骑族”?

    专业骑友建议:安全措施要做好;骑友应自律,控制好时段不扰民

    趁着夜色在湖边“兜”一圈,绝对酣畅淋漓!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夜间骑行爱好者的队伍。

    然而,随着“夜骑一族”的增多,原本静谧的龙井山也变得“沸腾”起来。这一带山路因坡陡弯多,不亚于《头文字D》里的“秋名山道”,成为骑友追求速度与激情的一条骑行路线。

    而曾经饱受飙车之苦的沿途居民也反映,晚上来骑车的人实在太多了,骑友摔伤事件时有发生,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扰民情况。

    一位网友在19楼发帖称,“很多只允许推行的路段,仍有人冲坡而下。曾亲眼目睹飙自行车的人擦伤路人,影响行人、过往车辆及其自身的安全。”

    这两天,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条骑友心目中的黄金山道,走近龙井山的夜骑一族。

    现场

    调查 180°急弯6处,号称杭州的“秋名山道”

    在众多骑行爱好者眼中,龙井山道是杭城最经典的一条爬坡路线,以弯多、坡陡著称。

    “五老峰隧道接线交叉口,有一块写着‘春夏秋冬’的石碑。我们一般从这里出发。”多名骑行者告诉记者,他们有南北两条线路,选择北上南下的稍多一点。也就是从“春夏秋冬”石碑处出发,往西南至龙井路,再到满觉陇路,最后到达满觉陇路和虎跑路的路口,全程都是山路。

    8月27日晚上7点,记者也把这段山路走了个全程,不禁感叹真可谓“九曲十八弯”。这段山路全长约5.6公里,其中180°急弯6处,90°弯道8处,小弯5处,其中在龙井寺公交站附近还有一段“黑路”,没有路灯。

    一路上,记者遇到了五六十个骑行者,男女都有,有独自骑行的,也有组队的。

    在最高点——翁家山村,正好碰到三四个骑友,正把单车停在路边休息。

    “今天碰到的人不多,时间也稍早了点,最多的时候,一路上能碰到两三百人呢!有一次,光是在这里休息的就有五六十人。”骑行者小严说,一般从傍晚五六点开始,骑行者就陆续来了,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是龙井山道的骑行高峰期。而到了深夜10点之后,骑行的人就明显少了。

    “我们称这里为杭州的‘秋名山’,是一处练爬坡的好地方,对体力要求很高,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小严说,除了下大雨,他几乎每天都会约三五骑友来龙井山“兜风”,“山里空气好,大家相互鼓励,一起锻炼身体。” “菜鸟”级人员不少,危险动作不断

    小严是专业骑行者,只要出来骑车,小严一定会戴上头盔和手套,穿上骑行服,晚上骑行还会打开车头灯和车尾灯。

    三年前,他开始锻炼自己骑行龙井山道。“周末,我们会去更远的地方骑行,不过市区范围内只有龙井山最具吸引力,所以来这里试一把身手的人相当多。”

    评价起龙井山道,小严说,其实初级和高级的骑友都能玩,不过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骑行者“鱼龙混杂”得比较厉害,“有的骑友真的太‘业余’了,连头盔都不戴。他们把骑行想得太简单了。”

    沿满觉陇路而下,记者经过三块交通指示牌,一块位于翁家山17号,画着自行车推行标志,是烟霞洞急弯的起始处。另两块分别竖在烟霞洞急弯拐角处和结束点(满觉陇路杨梅岭路口),写着“非机动车允许推行”。

    而在烟霞洞3号附近,有一处180度大急弯,这里坡度非常陡,上下落差很大。如果从上面下来,是根本看不到对向路况的,哪怕是通过拐角处的反光镜,在晚上也只能看到对向的车灯。

    记者在这处拐角站了10多分钟,约有15辆自行车经过,没有一辆是推行而下的。其中戴头盔,穿着骑行服、装备齐全的只有四五个。

    “没想那么多,应该没事吧。”小郭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从坡上冲下来的时候,头盔还拿在手上。他说他的车速从来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有些人速度很快,超过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的都有。我还是‘菜鸟’,车速很慢的,天太热,就把头盔拿下来了。”

    像小郭这样的,还算防护做得比较好的。这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骑友呼啸而过,身上什么护具都没有,穿着短裤、T恤或背心,更有甚者,脚上还穿着“洞洞鞋”,骑着公共租赁自行车,也是速度飞快地直冲下来,与对向而来的汽车“擦身而过”,看得人心惊胆战。

    各方说法附近医院:常接诊受伤骑友,建议做好保护

    在这么陡的山道上骑行,滑倒、摔伤的骑友不在少数。

    附近的117医院急诊医生周海平告诉记者,大概每隔两三天,就会有摔伤的骑友被送到医院:“我一个月值10天的急诊,每个月都会接收四五个在龙井山上骑车摔伤的,周末还会更多。”

    周医生说,这些骑友基本都是下坡时不慎摔倒的,受伤的部位也大同小异:“膝盖受伤最多,还有就是四肢关节挫伤,比如滑倒的时候用手撑了一下,手破了,手腕也扭了。”

    周海平也遇到过受伤特别严重的骑友。“最严重的那个人,估计是整个人被甩了出去,上半身着地,摔得很厉害,肩关节脱臼,锁骨骨折,头部还有外伤。”

    他总结了一下,在龙井骑行受伤的人,以30岁以下的男性为主,大多是保护措施没做好,“其实戴好头盔很重要,哪怕摔倒,一般也不会有头部外伤。有些伤者一送来,看他头上的伤,就知道骑车时肯定没戴头盔。” 沿途居民:“注意安全”、“不扰民”就好

    在翁家山村,马路穿村而过,路面只有六七米宽,路边停满了私家车,还有车辆来来往往,再加上一拨又一拨的骑友们,居民们生活不受困扰是不可能的。

    “路堵就不说了,主要是不安全。”翁家山村副书记杨勇强说,“随时有汽车经过,有些骑自行车的,下坡速度那么快,多危险啊!何况有时候也会撞到走路的人。”

    就在上个月,一位60多岁的大妈就被自行车给撞了,幸好只是擦伤。

    一些住在路边上的人家反映说,晚上太吵了,乱哄哄的,有时一直要闹到凌晨两点多,还有人在骑车。“有些自行车没有‘搁脚’,就靠在汽车上,一不小心就是一道划痕。”

    “骑自行车锻炼身体是好事,但真的要注意安全。”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居民,他们对骑行者都持较宽容的态度,“不要扰民就好了,太晚就不要骑了。”

    龙井村书记陆鑫富说,龙井山道较多是双向单车道,没有单划出自行车道。有些地方的下坡有推行标识,表示不适合骑车,但很多人依然一冲而下。“真的很容易出事故,我们跟交警反映过几次,他们也都来管过,但效果不大。”

    记者也询问了西湖区交警大队相关人员,对方表示龙井夜骑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没有相关规定严格禁止自行车骑行,所以很难管理。专业骑友:头盔必须戴,初学者不要“比快”

    昨天,记者向几位资深的专业骑行者咨询。

    “骑车装备很重要,头盔必须戴。”杭州假日单车俱乐部老板向文杰说,“手最容易受伤,手套也要戴上,另外还应穿着特制的骑行服,全面保障安全。”

    除此之外,挑选自行车也很有讲究,“有公路车和山地车,要挑选性能好的车,车辆要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不能将就。尤其是看看刹车灵不灵,车头灯和车尾灯是夜间骑行的标配,这些细节都应注意。”向文杰说。

    安全意识不够,把骑行看得过于简单,是很多新手会犯的错误。向文杰特别提醒新手:骑行过程中绝不能“比快”,“在下坡和过弯前就把车速降下来,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20-25公里,最快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座位稍微调低一些,把重心降低,刹车不要刹得太死,特别是前刹,这样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骑行者自律很重要,应形成规范

    “龙井山上常常有几百号人骑行,对沿途居民的影响会比较大,安全和扰民问题确实值得注意。”资深骑友楚雨润说,“这需要大家更好地自律,尽量把扰民程度降至最低,是不是可以集中在某一时段运动,不要干扰到附近居民的休息。另外,我建议骑友们相对分散一点,就近的梅岭北路、九溪一带也可以去骑行。”

    楚雨润说,当他还是“菜鸟”的时候,经常去茅家埠骑行,也建议新手骑友们先去那里“练练手”。“杭州周边的一些省道也比较适合新手,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再去难度大一点的山路。”

    向文杰表示,如果不介意相对较远的地方,滨江闻涛路、下沙沿江大道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有骑友热衷在保俶山、北高峰等地冲山,楚雨润不建议新手前去尝试。“那些地方岩石、台阶很多,树根、碎石等错综复杂,骑行路线较难找,要在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后,再去六和塔——头龙头、凤凰山、北高峰等地骑行。”

作者:见习记者 钱祎 霍翟羿 本报记者 王晨辉/文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