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与丁氏家族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9年10月18日 10:53:43 星期五  杭州日报

杭州城市于近代的复兴,杭州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都能看到丁氏家族的影子。丁氏是清初至民国集藏书、实业和慈善三大世业于一身的杭州世家,至丁申、丁丙时达到高峰。在近代,熙来攘往参与拱宸桥地区各项事业之发展的绅商群体中,以丁丙为代表的丁氏家族,独树一帜,不仅奠定了杭州城北工业文明的基础,还修建了以拱宸桥为代表的许多建筑,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

任轩

1907年10月26日,《申报》刊登了一则题为“查封温州裕通银号主家产清单”的紧急要闻,内云:“温州裕通银号倒闭后,经温处官场函电纷驰签请查封号东丁立诚、丁立中等家产,备抵并求押追保人王梅伯等情迭志,前报兹又觅得丁氏杭申各处产业清单一纸。”根据这则新闻所列,丁氏在拱宸桥两岸的家产清单如下:

世经丝厂一所,一切生产机器俱全,约值洋六万五千元;吉祥里洋式丝厂栈房一所,约值洋二万八千元;西岸市屋六十六幢,约值洋六万二千元;西岸如意里口石库门厅屋六间,约值洋一万元;如意里内楼屋二十九幢,约值洋一万二千元;同和里口市屋十四幢,约值洋一万四千元;沿河平屋三十一间,约值洋一万元,又同和里内丝厂后平屋廿九间,约值洋四千五百元;通源里内并吉祥弄屋三十二幢,约值洋一万四千元;东岸桥堍市屋二十八幢,约值洋七万元。

吉祥里,即吉祥寺弄。拱宸桥西按里弄划分的话,由北至南,即从桥弄街到拱宸书院,依次为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里、通源里。照《申报》所刊清单,丁氏家族的房产几乎覆盖了现在的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丁立诚是丁申的儿子,丁立中是丁丙的儿子。丁申与丁丙,是亲兄弟。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仁,就是丁立诚的儿子。丁丙十一岁那年,竹竿巷大火“延烧民居千余家,两昼夜始熄”,丁丙的父亲倡议箔业同行为灾民捐款。丁丙十八岁时,浙西发生水灾,杭城一下涌来无数难民,丁丙的父亲开设粥厂赈济灾民,丁申、丁丙兄弟二人通宵不眠,监视煮粥。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廉俭类》记载了丁氏一族的廉俭之风,言丁申、丁丙“家充殷盛,而性好俭,恶衣恶食,惟志于道。凡撰拟文字,所用纸,每就残余者墨之。外来书函之封套,或翻用其里,或加签其上,不浪费也。”丁申、丁丙兄弟二人主持杭城慈善事业多年,省市二级主要官员均倚重他们。丁丙每次到府衙拜谒官员,都是简衣步行,让随从拿着礼服,到官厅后再更换。丁申、丁丙虽然十分廉俭,但并非吝啬之人。徐珂的文章里称他们“睦姻任恤,著於里闾”。时至今日,丁申、丁丙的慈善事迹,已闻名中外。徐珂在文章中也写到了丁立诚和丁立中二人:“亦皆有父风,每敝衣冠行于市,见者不知其为富人子也。”

丁丙、丁申在世时,丁立诚和丁立中都是他们的得力助手,丁申、丁丙相继过世后,丁立诚和丁立中在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景况下仍践行着他们的遗志。丁申去世后,丁立诚佐助丁丙运营普济堂、育婴堂等事。丁立诚对水利建设尤为擅长,杭城当时许多水利方面的工程,皆有其功。丁丙去世后,丁立中为其编辑了《宜堂类编》,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丁丙的详细生平,也是研究杭州近代史的珍贵资料。

1907年的“温州裕通银号”事件折射出来的,正是丁立诚和丁立中正处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时期。为了解决欠款的事宜,丁立中亲自到温州,并一度为温州官场软禁。后来,欠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丁立中回到杭州。1909年3月,兴办了观成第二简易小学堂。由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有限,丁氏在拱宸桥两岸的房产最后是怎么处理的,何时易主,如何易主等问题,尚无法展开。回溯丁丙的父亲丁英在杭州发家到拱宸桥两岸丁氏房产清单之披露,总令人难免感慨唏嘘,乃至想起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尽管丁氏实际富过了三代。尽管如此,但丁氏一族在慈善和文化事业上的建树和贡献,不仅在今天的杭州仍有着深刻的意义,也仍将持续作用于未来的杭州。

浙江省第一盏电灯是在如意里亮起的,如今知道这件事的人已较五年前要多。只是仍然有点遗憾,我固执地认为,如意里应该立一块相应的说明牌,一来可增加此地的人文气息,二来可让更多的人知道浙江省第一盏电灯和如意里的关系。丁氏家族之所以在拱宸桥两岸会有如此之多的房产,和丁丙在桥西与人联手创办了两家近代工厂也是分不开的。这两家工厂,分别是世经缫丝厂和通益公纱厂。

1895年,64岁的丁丙与32岁的庞元济联手,筹银30万两,在拱宸桥西如意里建起浙江第一家机械缫丝厂——世经缫丝厂。1896年8月15日投产,所用机械为上海摩宜笃公司制造的意大利式直缫式缫丝车,数量为208台。缫丝女工数量约200人,三分之二招募自上海,其余为本地人。技艺熟练者能缫丝四缕,不熟练者只能缫丝二缕,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熟练者一天能赚到60美分,最不熟练者一天则只能赚到10美分。所用制丝的原茧,余杭仓前所产,品质良好,有“杭州第一”之称誉。1898年冬,通益公纱厂投产。主要股东为丁丙、庞元济、王震元:“自二十一年(1895)冬筹备起,至二十四年(1898)冬,甫克试车,计有纺锭一万五千枚”。

在一篇关于丁丙建设“世经”和“通益”的《建厂随笔》中,作者写道:“清季洪杨役后,杭州之善后诸政,筹教养,存文献,凡百细巨,悉维邑中丁氏(竹舟、松生两先生)是赖。遗泽遗爱,沾匄溥焉!不知丁氏尚以绪余,兴办省中实业,开风气之先,高掌远蹠,有不可及……世经先辍,通益公虽辗转有人继办,均难久持。国人之经营实业,大抵有同慨焉。” 1906年3月27日《申报》题为“通益公纱厂租屋推广”报道:“杭州拱宸桥畔之世经缫丝厂,前因亏耗停止,后由余某就厂内开设彩票公司,兹亦停办。适值通益公纱厂连年获利,拟欲推广,故由总理高某向之租顶,设立新厂,刻己赴中采办机器矣。”

“世经”为浙江省最早的缫丝厂,“通益”则开近代纱厂之先河,是当时国人自办最大的纱厂。相比于“世经”的停产和转让,通益公纱厂虽然经营维艰,却得到了延续。

1903年8月,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通益公纱厂,改组后的厂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1905年,添纱锭5000枚,其产品商标“麒麟”在杭沪两地家喻户晓。1914年8月,高懿丞另行集资,改组纱厂,更名为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1月,三友实业社以规元银26万两(折合银圆36.2万元)收购通益公纱厂,改名为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造厂,俗称三友实业社杭厂,成为横跨棉纺、棉织、印染、漂整的联合工厂。1937年12月,杭州沦陷,三友实业社杭厂由日军管理,改名为杭州裕丰纱厂。1943年7月,日本侵略军宣布解除三友实业社杭厂“军管理”,还给三友实业社杭厂,当时将工厂让与上海国华工业投资公司及新亚建业公司,更名为杭州纱厂。次年12月,易名为杭州第一纱厂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6月,杭江、长安两纱厂并入该厂,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杭州第一棉纺织厂。1959年,并入浙江印染厂的杭州第一棉纺厂改名为杭州第一棉织印染厂。从此,杭一棉成为杭州尽人皆知的企业,到杭一棉上班成为数千家庭几代人的荣耀记忆。

丁丙是浙江最早形成现代实业思想的企业家之一,除创办了通益公纱厂、世经缫丝厂等多个现代工厂外,还继承祖业经商,是当时杭州著名的丝绸商、锡箔商、典当商。丁丙在拱宸桥除开了两家工厂外,还有一家米店,即义记米店拱宸桥分店(此店与杭州吴定甫及魏姓三股合开)。

如果说河流是令人艳羡的旅行家,桥梁则可谓忠心耿耿的管家。梳理一座桥的文脉,既能了解到历史的兴衰更替,也会发现与其关联之地区的发展路径。大运河拱墅段诸桥梁,便是管窥杭州城北发展史的有力物证。五代时,以德胜桥为节点;北宋中后叶,以江涨桥为节点;元末至明末,以北新桥为节点;明末至今,自明崇祯四年(1631年)拱宸桥诞生,拱宸桥便成为广义上的市郊分界点,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建筑。

当明初北新关设立,在北新桥之北会新建一座大桥似乎就是迟早的事。这不是马后炮。丁丙引翟獭《北关扣舷录》云:“自拱宸桥至谢村,曾漕艘所泊之处。春仲挽漕北上,至秋间陆续南旋。运丁仰事俯畜胥赖焉。”。北新关设立后,这一河段上除了漕船,还会排着北来的等待报关通行的船只。当船只在此地积累多了,耗时久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补给问题便也产生了,近的农民、远的商人便也嗅到了商机,逐渐地在此河段两岸就形成了集市,但由于此地水阔且深,风浪冲击隐患不断,即如清人章藻功所言:“河面较阔、河身较深,圣湖、苕川二水皆汇注于此焉。漕艘之所出入,百货商贾民船之所来往,风起冲击,势至险也。”为了更安全和便捷地生活和交易,造一座桥便也只是时日的问题。

拱宸桥第一次坍塌时,法国的米迪运河还没有开凿(米迪运河1666年动工,1681年竣工。)。清顺治八年(1651),建成才20年的拱宸桥倒了。在丁丙之前,拱宸桥已历经三次修建,第一次为1714年段志熙主持重建,第二次为1726年李卫主持重修,第三次为清道光年间小修。如果说丁丙之前的人们对拱宸桥的修建,是建筑物的自然周期和工程质量的原因,那么丁丙之修建拱宸桥则是源于人为的因素。1860 年、1861年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城,在拱宸桥驻军,“垒于桥心,率以数千人持枪相拟”,拱宸桥渐渐不支,“光绪间桥将倾圮”,后丁丙受当时浙江巡抚之命主修。段志熙重建后的拱宸桥,桥长三十四丈五尺,高四丈八尺。丁丙修建后的拱宸桥,桥长二十一丈四尺,广一丈三尺,桥西三洞,中洞广四丈六尺、左右洞广二丈六尺。

关于丁丙修建拱宸桥的时间,史载略有出入。据光绪《杭州府志》卷七“桥梁”所云,为光绪十一年(1885)。据丁丙《三塘渔唱集》自序,为“光绪癸未”,即光绪九年(1883)。而丁立中《宜堂类编》卷二十《先考松生府君年谱第三》则又载:“(光绪九年)二月,‘重建坝子桥,……与拱宸桥同时重建。‘又‘(光绪十年)五月,拱宸桥落成。’”综考之,可得出基本事实,即拱宸桥之修建,光绪二年(1876)就有倡议,但准备工作长达7年,光绪九年(1883)二月方才动工,耗时15个月,于光绪十年(1884)五月竣工。

丁丙在拱宸桥,还有两件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主持重建拱宸桥武帝祠。这座祠,初在拱宸桥东堍,为明代建拱宸桥时所造,拱宸桥成为日租界后,该祠有碍行路,遂移建拱宸桥东南的永丰社南面,“屋凡三楹,中祀文帝、武帝,而建桥官绅附焉。”同年十月,又于拱宸桥增设丐厂,具体位置不明。

丁丙祖上原是绍兴的望族,后迁徙到杭州。他的祖父丁国典创建八千卷楼,他的父亲丁英,字洛耆,是个成功的商人,也酷爱读书和藏书,更因慈善乐助而或钦旌“乐善好施”坊额。1832 年,丁丙出生于杭城麒麟街旧居,四岁时开始学识字,有过目不忘之能。八千卷楼在丁申、丁丙兄弟手上,得到进一步壮大。俩兄弟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收藏家,也是出版业巨子,毕生辑录刊刻各类书籍甚众。其中,《武林往哲遗著》60种、共96册,《武林掌故丛编》26集、208册。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丁丙已入晚境,衰病日侵,为留文献,先成《北郭诗帐》,复又撰成《三塘渔唱集》。每首诗之后,均有引证注释,或史籍杂说,或山经地志,及至文人专集,古庙荒冢之旧刻,凡有关考证,无不备录。旧说若有谬误,则间加考证,材料极为丰富,文史价值非凡。其自述言这两本诗集是“旁稽群籍,信口成吟”的结果,这当然是谦辞。实际上正是这种不受拘束的撰写,使得这两本书兼有书信和日记、笔札、摘要的意味,所以读来不仅令人不得不赞叹丁丙深厚的家学渊承和丰富的史学知识,也使得这两本书比正规的史志更可亲易懂,堪当考证杭州城北历史的入门资料。

关于拱宸桥的诗,《三塘渔唱集》中有两首,《北郭诗帐》里有四首。

《三塘渔唱集》里的两首诗分别为:“拱北天开浙水清,运河源潮宋元明。万三千二百余丈,岸阔桥连第一程。”“仓场验米重干圆,土产随装税免捐。春去秋来如水雁,全家衣食运粮船。”

《北郭诗帐》里的四首诗分别为:“卅丈环桥首拱宸,追怀摸石动酸呻。叮咛去楫来桡客,慎守金缄效吉人。”“觯鰭龟鳖蛤兼螺,盛气牛知觳觫过。桥复拱宸全地脉,茅翁善行满关河。”“吉祥兰若导诸生,敬叟无如此乐清。寺忆曾游桥再渡,吟将杜句用平声。”“二司殿更三官殿,五界同烧发脚香。相约七贤穿水弄,老东岳会共登航。”从这四首诗及诗后的引证注释中可以得知,拱宸桥又称哑巴桥;关于拱宸桥的创建者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明末商人夏木江施银三千倡募建,另一说是明朝举人祝华封主建;清代的修建者有李卫、段志熙、吏部尚书徐文敬、御史龚翔麟、庶吉士章藻功,里人孔巨卿、王采臣,五品大夫茅瀚,方外谛大师、浮木大师。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关于拱宸桥的掌故,以及拱宸桥西有吉祥寺、二司殿、三官殿。

读丁丙这两本诗集,不仅恍忽见到作者摘录归纳史料的辛苦背影,更从中感知到他对笔下所记任何一地之熟悉,这种熟悉非数番实地踏勘过则难以形成。诚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五月,钱塘王庆霖为《北郭诗帐》作序时所言:“(丁丙)为善于乡者,三十余年。若兴社学以端士习、浚墅河以卫农田、设富义仓以裕民食、建拱宸桥以便行旅,即北郭之受公惠者,亦非一端,其他可知。”

丁丙一生,主持杭州善举联合体计有30年,堪称晚清杭州善举事业的最高负责人,也为杭州大运河在晚清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今日我们讲大运河文化,阐释大运河遗产,在杭州运河边却无展示丁氏家族之贡献的专门场所,不免有点遗憾。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