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隐秘地图之:琼花街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9年11月15日 15:41:48 星期五  杭州日报

新华路建于1959年,之前这里都是横七竖八的古街巷,其中有条老杭州人皆知的忠清巷,在今新华路与凤起路交叉口的北面。忠清巷地名始于明代,更早时叫升平坊。民国初期绘制的《浙江省城全图》上可见升平坊三字,其北端有条“以琼花园名之”的琼花街,明《嘉靖仁和志》说“今褚家堂助圣庙,即宋之琼花园也”,可见此地(今新华坊社区)原先有个栽植琼花的园圃。说起琼花,油然想到扬州——杭州琼花与扬州琼花观可有渊源?好奇中我翻阅手头资料,结果意外发现,杭州与扬州还挺有缘分的,历史上不时在互动,仅一条小小的琼花街,就传出好多与两地友好往来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作为杭州的一条古街,琼花街本身也有不少往事还尘封着。

❶ 先说琼花观

扬州琼花观久负盛名,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观内的琼花据说举世无双。在世人的想象里,琼花美得不可方物,且充满神秘感,所以隋炀帝会连江山都不顾,要去扬州过过瘾,其实那是传说,不可当真,但宋代皇上将扬州琼花移植到杭州却是真的,宋周密《齐东野语·琼花》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杭之褚家塘琼花园是也。”宋学士洪迈也说“琼花者,从维扬得琼,植之而生,遂以名圃”。鉴于褚家塘琼花来自扬州,要想了解琼花,还原琼花街历史,看来还得先从琼花观说起。

琼花观位于扬州市区文昌中路(原琼花路)62号,其前身是西汉时建的后土祠。北宋至道二年(996),扬州太守王禹偁发现该祠内有棵奇异的植物,便把它记载于《后土祠琼花·序》里:“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这是关于后土祠琼花最早的纪录,引起时人的关注。之后韩琦诗称“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建“无双亭”……正是这些名人的赞誉,使得后土祠就像岳阳楼那样声名鹊起。后土祠一度改称“蕃厘观”,蕃厘二字费解(多福的意思) ,游人仍“俗称琼花观”。明时琼花观范围内建玉皇阁,可俯视全城;清时建筑物颓败;民国时多半毁圮;1993年重修琼花观,并建琼花园、古琼花台。

琼花如今是扬州的市花,当地人引以为傲,它之所以能名扬四海,说来与市井广为流传的《隋唐演义》《说唐》等通俗读物也有一定关系,这些书都煞有其事地谈到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一事,琼花成了昏君的“梦中情人”,结局是“花死隋宫灭”。其实隋炀帝是死于荒淫无道,与唐时方才移植后土庙的琼花没半点关系,这些在元之前都有明文记载,但到明清时,一些文人为博眼球而“戏说”,加上跟风者如同扬州炒饭般的不断热炒,导致琼花要想不火也难,这样做效果当然是好,借隋炀帝的名人效应,扬州的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可也不能老拿人家当冤大头,历史上的隋炀帝并非百无一是,至少在开凿京杭大运河一事上,他是有功的。

❷ 郑兴裔与《琼花辩》

琼花观琼花在宋绍兴辛巳年(1161)遭劫难——“金主亮揭本而去,其小者皆剪除之,逾年故株旁及出三蘖”。由于观内道士细心呵护,琼花后来又焕发生机,遗憾的是,宋亡那年,琼花无端香消玉殒。元朝至元三十三年,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琼花既已绝迹,有些事情光靠据说就说不清了,比如琼花究竟长怎么个模样?后来看到的到底是琼花还是聚八仙等等,可谓众说纷纭,好在时任广陵太守的郑兴裔写过一篇《琼花辨》,把这道难题给解开了。

杭州麦庄庄主郑兴裔晚年所住的“退庵”与琼花园相邻,他任广陵太守期间造福一方,做了不少好事,扬州人对他评价很高。他主编的《广陵志》谈到后土庙琼花:“本大而花繁,天下无之……聚八仙花虽类琼花,而琼花之异者,其香如莲花清馥可爱,虽剪折之,余韵亦不减,此聚八仙之所无也。”该记载似乎笼统了些,为此,郑兴裔特意写了一篇《琼花辩》,其大致意思是:琼花观琼花天下独有,后因金兵南侵,观内琼花遭剪除,从那时起,即有人怀疑琼花观内已非旧物,是道士以聚八仙补植其处的。郑兴裔接下来转入正题:我今从合肥到广陵履职,见了不少园圃中的聚八仙,这花如果不仔细观察,应说确实像琼花,然细观熟玩,便可发现有三处不同:一、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渐青;二、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三、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郑兴裔很顶真,他怕自己所说有误导之嫌,就拿两品种叫晚辈辨认,结果“皆能识而别之,始乃无疑”。为保险起见,他在文末再作补充:那日刚好后土祠在修葺,正值炎夏天(不是琼花开花的季节),却见一枝在树梢绽放,游客竞相观赏,无不赞叹。郑兴裔说如果不是大家都看到,能作证的话,或许同样有人会质疑我写的《琼花辩》,要说这花开得也真有如司花之神在冥冥之中相助,“故为之辩,以验来者”。郑兴裔在亲睹琼花的情况下写就《琼花辩》,这“辨”自然辨得令人信服。

❸ 褚载与褚家塘

明《万历府志》记载“升平坊,今名忠清里,入褚家堂”。褚家堂亦称褚堂、褚家塘、褚塘巷,该地为唐代名人褚遂良故里。“褚氏乃杭城望族,自褚遂良以上,世有显宦,咸居于此,因以塘名”。其九世孙褚载“归自广陵”,住通圣庙旁小井弄,他带来先进的丝织技艺,为杭州丝织业作出杰出贡献。

褚家塘过去有助圣庙和通圣庙,前者祭祀褚遂良,后者褚载。明郎瑛说“昨偶至褚堂一土地祠,见古碑一通,然后知祠名通圣,即琼花园之地……”琼花园废后,改为琼花院,祀土地神,这个祠堂即通圣庙。该庙始于宋至道元年(995),“庙曰通型”,明代重修,改称通圣。清道光间通圣庙侧建“观成堂”,后改作绸业会馆,清末因场地小,同业者在保信坊重建,馆内有《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碑刻一块,碑文记载“昔褚河南(遂良)之孙名载者,归自广陵,得机杼之法,而绸业以张”。郎瑛当年所见的是哪块碑刻不清楚,但内容应与重建的碑记出入不会太大,因为祭祀的同为一人——褚载。

褚载是唐“乾宁四年(897)进士,性行端洁,博学多识,乡邦敬仰。先家广陵,传得绫锦法,归寓故里,业益以精,人多仿效。迄今环里之人善织绫锦……”杭州丝织业同仁出于感恩心理尊他为祖师,并建庙祭祀。明清间丝织业大多在城东,明徐一夔《始丰稿》云:“余蹴居钱塘之相安里(今新华路),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张瀚为嘉靖间吏部尚书,其先祖住忠清里,以经营丝绸作坊而致富。张瀚说“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是一”。清厉鹗说城东“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范祖述说“迄今一乡之人,皆织绫锦为业”。清末起不少大中型丝织厂也建在此地。改革开放后,“杭州中国丝绸城”设在新华路253 号,这里成了杭州丝绸向世界展示的窗口。有一首诗说得好:“新春三月到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作为一个“丝绸之府”的杭州人,还真不能忘了“先家广陵”的褚载。

❹ 琼花街和琼花园

琼花街位于今大东门至西健康路中段。明《嘉靖仁和志》说“在仓弄南,助圣庙巷北,宋时称琼花街”。琼花街东侧依次是助圣庙巷、叶面巷、小庙巷、通圣庙、张御史巷等;西侧为十五间(家)园、文龙巷等。文龙巷西南面一座桥,桥后有个不小的“赛西湖”,湖之南为寺泉和池塘巷。这些小巷都很短,有的不足百米,它们就像一个个瓜,连接着琼花街那根藤。只是顺藤一一摸去,感觉有些不太对劲。比如明《七修类稿》说通圣庙址在小庙巷北之小井弄;清《康熙府志》说“今张御史巷道胜庙,即琼花园也”;《武林坊巷志》说“褚堂巷亦作褚家塘……清代讹为池塘巷,沿用至今”:1990版《杭州市地名志》说“池塘巷……原称褚塘巷,后讹为池塘巷”。前面所说的小巷或与琼花街首尾相衔,或紧紧挨着,从各自角度说琼花园在某某巷亦无不可,但《地名志》所说当是两码事,盖为褚塘巷古已有之,在叶面巷北,而池塘巷清代才入载,位置“在贡院之南”,看来冬瓜藤被牵到豆棚里去了。

琼花园几时成“废圃”不详,南宋时官家在该地基上建粮仓。《咸淳志》云:“咸淳仓在东青门内后军寨北。咸淳四年,朝廷议建廪增贮公田岁入之米,乃捐钱买琼华(花)废圃……凡为敖百,为间五百有二,为米六百万石……”敖(廒)即粮仓,当年天水桥的仓廒仅八眼,其他大多为几十眼,而咸淳仓有百眼,房子达五百余间,其范围包括今十五家园一带。十五家园在“宋称咸淳仓,清名十五间园、菜市家园、十五间。南宋灭亡后,咸淳仓废弃,适存十五”。十五家园南临凤起路,前面所说的赛西湖位于该巷口与凤起路相交偏南的位置上,史载该湖“在贡院之南,即宋仁和仓(一作丰储仓)池也,故湖之前名池塘巷”。这地方如今是环北小商品市场,市场后面即池塘巷,池塘巷与褚塘巷尽管是两码事,但应与琼花园沾边。琼花园范围到底如何界定?《武林街巷志》作者劳志鹏说“宋之琼花园基颇广,泛指在仓弄南,助圣庙巷北,贡院东,东河西,张御史巷、小庙巷一大块地方”。劳先生潜心研究下城区文史多年,所言斑斑可考。

❺ 红桥修禊与瘦西湖

扬州历史上有条护城河叫“保障湖”,湖名毫无文采可言,湖上那座红桥倒时常出现在诗画之中。清乾隆间,扬州文人墨客多次在红桥“修禊”(类似今天的笔会、诗会)。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其中一位是杭州人物厉鹗,他曾寓居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多年,著书立说,推动了两座历史名城的文化交流;他的门生汪沆(笕桥横塘人)作诗把保障湖比作瘦西湖,瘦西湖一举成名,成了扬州的“销金锅”。厉汪二人在传播扬州“红桥文化”方面,和褚载一样功不可没。

厉鹗(1692~1752)号樊榭、南湖花隐等。为浙西词派领军人物,在清诗史上享有独特地位。他“五迁不离东园”,曾住琼花园之西的南湖园(今水星阁一地)八载。他以一介布衣身份主持江、浙诗坛30余年,应说很了不起。乾隆三年(1738)秋,厉鹗与闵华等扬州著名诗人举办“红桥秋禊”。本次“红桥秋禊”和兰亭修禊一样,为后人所推崇,红桥成了扬州的一张金名片。

后来,汪沆去扬州看望恩师,闻知红桥秋禊过程,极为艳羡,便邀集曾参与前次秋游的数位诗友,沿厉鹗走过的线路,泛舟保障湖。在以诗相和的过程中,汪沆突来灵感:“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由于比喻贴切,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瘦西湖很快取代保障湖(清初吴绮把保障湖比作瘦西湖,但名不显),瘦西湖从此与杭州西湖结缘,成了“姐妹湖”,两位杭州诗人的名字也因之载入扬州史册。

❻ 琼花园,即庆忌旧宅

1998年,新华路北端连片建造新华坊住宅小区,后又建健康公寓,从那时起,古街巷名又少了许多。该地历史其实不止于宋唐,得上溯至春秋时期。明郎瑛谈到曾在通圣庙里挖出一块古碑,上刻“琼花园,即庆忌旧宅”。明姚震说“迨宋高宗南渡驻跸于杭,诏移广陵琼花来植其里,故吴庆忌居第旧基创饰园囿”。文中所说的吴,指春秋时的吴国,当年杭州扬州均属吴,庆忌为吴国公子,其旧居在杭州,唐时此地称褚家塘,宋时建琼花园……

周景王(公元前521~544)被奉为天下共主时期,吴国国君叫诸樊,某年驾崩了,其长子姬光本可继位,但他信守诺言,要把王位传给父亲的弟弟季扎,季扎坚辞不受,结果传位给季扎之兄夷昧。周景王十九年,夷昧病危,想把王位还给季扎,季扎说荣华富贵就像秋风从身边吹过,有什么好贪恋的!说罢干脆远走延陵。按理本该由姬光接替,但夷昧之子州于起贪心,竟自立为王,改名王僚。姬光不服气了,暗萌杀机。王僚有三个儿子,庆忌为老三,他的筋骨像钢铁一样结实,手能抓住飞鸟,拳能打死猛兽,堪称天下无敌手。王僚怕人行刺,平时由三公子寸步不离陪着。后来姬光手下的伍子胥使用调虎离山计,将庆忌调开,派壮士专诸趁端菜上席之际,从鱼肚里取出削铁如泥的“鱼肠”短剑,将王僚刺死。庆忌闻讯后逃到卫国艾城,姬光自立为王,取名阖闾(阖闾儿子夫差与越王勾践争斗则是后话)。

庆忌在艾城招纳死士,阖闾闻知后寝食不安,伍子胥又出行刺的阴招。刺客叫要离,看上去像个风吹吹都要倒下的人,他为了接近庆忌,不惜杀妻、子并断臂(均借阖闾之手),以博得庆忌信任。三个月后,庆忌率战船攻打阖闾,要离与庆忌同船,中途他趁庆忌不备,用短矛猛刺其心窝,矛从后背穿出,庆忌伸手把要离倒提起来,将他的脑袋按在水里淹了三次,然后抱着放在膝盖上,冲他笑道:天下真有这样的事吗?竟敢来刺杀我!手下欲斩要离,庆忌摇摇手说,他是勇士,哪能在一天内死两个天下难找的勇士?不如放了,以表彰他的忠烈。说完,将要离从膝盖上推下,自己用手抽出短矛,血流如注而死。在古人眼里,吴公子庆忌是条少有的好汉,应该青史留名,故记载庆忌轶闻,因为庆忌旧居,杭城多了一个极为古老而又传神的故事。

新华路一地古街巷名成堆,历史人物成堆,经历代文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编写出不少能传诸后世的史籍,值得庆贺。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发现不少与该地有关的前朝旧闻尚夹杂在明清笔记、乡邦文献或某某历史人物的原著之中,这些隐秘加上新时代的变化,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细化和补充。本文选择琼花作为切入口写琼花街,但愿对新华路的历史传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顾国泰 编辑:程慧雨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