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9年12月12日 10:33:42 星期四  杭州日报

翻开1959年10月3日的杭州日报,有这么一条消息:

杭州书画社已在国庆开始营业。

杭州书画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画。有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作品;还有北京荣宝斋木刻水印的古今名画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是金石,主要供应各种画笔、毛笔、颜料、墨锭、砚台、印泥……

第三部分出售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方面的古籍……

“杭州市书画社”开设在湖滨路与解放街拐角的地方。它的开设,将使杭州增色不少。

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湖滨建成文化一条街,打造成为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并将靠近上城区湖滨一公园即湖滨路31号的一幢总建筑面积七八百平方米的小花园洋房改建为杭州书画社。

六十年后的今天,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杭州书画社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将于12月20日在西湖文化广场西泠印社美术馆、斗富二桥33号杭州书画社艺术空间同时举办“初心致远,承古启新——杭州书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展”等系列活动。

艺术影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959年杭州书画社创立伊始,当时的杭州市委书记王平夷就指示“要将杭州书画社办成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地方”。

杭州书画社也不负重托,在随后的发展中,她逐渐成为杭州市的文化地标,接待了廖承志、陈伯达、郭沫若、田家英等国家要人及外宾团体,更凭借自身的专业吸引了马一浮、张宗祥、潘天寿、沙孟海、邵裴子、吴茀之、诸乐三、阮性山、余任天、王个簃、程十发、方介堪、方去疾、陆维钊等一大批文化大家的驻足,“就像现在开PARTY一样,他们多少高兴啊。”前杭州书画社主任吕国璋还清楚地记得,老先生们有事无事,都到这里来坐坐,或者到店堂里兜兜圈。

杭州书画社还曾一度接管了西泠印社经营部和办公室、古籍书店、文物商店的组织管理工作,成为杭州市文化事业最重要的领头羊之一。之后1979年体制改革,以西泠印社冠名单位,由西泠印社领导杭州书画社日常事务。

区域贡献: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老杭州人印象中的杭州书画社,更多的是集中在上城区湖滨路那段时光。

当年,杭州书画社是杭州为数不多的艺术文化集聚地,在这里不仅有书画创作日常所需的材料,也收罗展示了来自全国的各类新兴商品。“那时候的何水法还小,他们就专门趴在柜台上看,这里挂的都是名家作品。”前杭州书画社主任吕国璋说,当时位于上城区湖滨的杭州书画社相当于杭城的一个文化中心,有心的年轻人会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到这里和老画家接触,提高自己,带小本子临摹,“那时候用心的人,现在都很有名。”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杭州书画社的存在也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文化精神世界,很多人仍然记得在杭州书画社门口购买、交换年历的盛况。那时,年历制作可选的题材不多。最开始,杭州书画社有两种年历:大的是上面一张画下面附全年的年历;小的就是一张卡,正面是样板戏人物的照片。当时上海已经有了这种年历,吕国璋回忆道,杭州书画社觉得不错,先是去进货出售,后来就自己做。这个年历引发了“杭儿风”,后来,其他单位也开始制作类似年历:“在杭州书画社门口,买年历的人多,还有就是像换邮票一样,再后来就是转售,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个门口,变成一个年历的交流中心。”

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都,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湖滨为世界非遗西湖之滨,杭州书画社在如此优渥的地理条件下扎根了整整44年。44年的文化积淀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这是文化与经济完美融合,也形成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自信。

最忆湖滨:难忘的杭州记忆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对湖滨时期的杭州书画社印象很深,那时候的书画社就像“第二个美院”,在学校里面学的更多是理论的东西,在书画社是看作品。他回忆起当时,“那时候展览很少,看名家作品还是要到杭州书画社,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到书画社去看潘天寿的画、吴茀之的画,经常去看的。”他感慨于杭州书画社历史的久远,现在的湖滨缺少了杭州书画社颇为遗憾。

著名书法家、书法史论家、西泠印社副社长、杭州书画社老员工朱关田回忆说,“那个时光湖滨市中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段,所有事情都在那边,离美院又近,所以都去杭州书画社。”“大家都愿意去,就热闹了。”朱关田谈及现在的杭州书画社,感慨道:“还是湖滨好,那个地方大家熟悉一点。”“斗富二桥那蛮远的,蛮偏僻了,调回来嘛。”

全国政协委员、西泠印社理事何水法说,“文革以后,杭州书画社第一次在全国发行了花鸟画四条屏,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说明杭州书画社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且走在全国前列,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就出版了,有改革开放的那种意识。当时,杭州书画社从全国各地选送的作品中,选出了吴茀之的《紫茉莉》、诸乐三的《鸡冠花》、陆抑非的《向日葵》和我的《牡丹花》。”他还说,“杭州书画社不是地域性的,中国书画行业三杰,就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书画社三驾马车。杭州有西泠印社、中国美院(浙江美院),有着一大批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书画家,所以杭州书画社不光是杭州的,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有次郭沫若到杭州来,就到了湖滨的书画社,其他的老画家,如潘天寿、茅盾,还有当时的文化部长等,也经常去,所以那个地方,是非常值得怀念的,这和当时浙江省、杭州市对文化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六十年一甲子,虽然历经多次体制改革和地址变迁,杭州书画社始终不忘初心,以服务广大美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以弘扬金石书画文化为己任。今后,杭州书画社将继续以西泠印社和自身品牌的文化价值为基本核心,以展览、雅集、体验、讲座、研讨、品鉴等形式,搭建展示、宣传、教育、交流的平台,努力成为江南文化交流中心、杭州市文化地标、艺术名家和文化名人聚集地,以及中国文房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窗口。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