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当代哥窑文化传承人 杭州开启“老虎洞元代层出土瓷器复烧计划”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0年05月27日 09:35:57 星期三  杭州日报

吃茶、品酒、把玩欣赏 不久的将来它们就能“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的一个梦,成为南宋皇室追求的极致审美,于是就产生了著名的南宋官窑。

众人皆知,老虎洞窑址是著名的南宋官窑修内司窑址。然而,其元代地层出土的器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但对公众来说,由于发布资料较少,它依然是个“谜”。

“胎虽薄,却沉甸甸的;青色典雅又美丽……”这是记者随访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库房时对老虎洞元代层出土瓷器标本的赞美之声。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唐俊杰说,老虎洞窑址的那抹青色,让人记忆犹新。为了揭开老虎洞元代层的神秘面纱,研究与展示当代生活的器物之美,日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哥窑文化传承人叶克伟开展“老虎洞元代层出土瓷器复烧计划”合作,复原老虎洞窑址元代层出土瓷器工艺,让那抹优雅“青色”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掘四年、拼瓷片五年 研究工作延续至今

老虎洞元代层依然披着神秘面纱

“老虎洞窑址就两个主要的文化层,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元代。”唐俊杰说。

老虎洞窑址位于九华山和凤凰山之间的山坳中。1996年,一场大雨把很多瓷片冲刷出来,老虎洞窑遗址重见天日。

“当时,我们首先用了大概两个月时间在窑址北侧区域靠近山脚下做了一个试掘,发现了素烧坯,还有一些瓷片;接着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待同意后,1998年才开始正式发掘。老虎洞的发掘周期很长,前前后后好几次。”唐俊杰说。

老虎洞窑址考古发现24个瓷片堆积坑,这些瓷片是人为打碎掩埋的。把它们拼对起来,大概花了五年时间。经研究,老虎洞窑就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址,南宋灭亡后,元代老虎洞窑一直烧制。

“很多传世哥窑的东西是这里烧的,比如新安沉船中出水的小瓶、小罐一类。有一次韩国学者金英美把照片发给我,我一看就说,这不是老虎洞元代层出的嘛。包括故宫藏的那批很浅的、分量很重的盘子,都是老虎洞元代层烧的,无论造型还是釉色、配方都一致。”唐俊杰如数家珍。

老虎洞窑址发掘了四年,拼瓷片五年,研究工作延续至今。唐俊杰把每一个细节都镌刻在心里,有成就,有满足,有无奈,也有遗憾。

用近乎完美的标准进行复烧

复烧出来的“珍贵文物”将走进生活

“老虎洞元代层出土瓷器复烧计划”已开始着手实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与叶克伟对接多次,并选定此次复烧计划的10多件标本。

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揭谜底的瓷窑。叶克伟的父亲叶德奎,是当代哥窑制瓷巨匠,叶氏哥窑烧制技艺的创始人。父亲去世后,叶克伟子承父业,继续研究哥窑烧制工艺。

“老虎洞元代层出土瓷器复烧计划”是杭州“让文物活起来”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历史文物对话当代生活的一次尝试性研究。时隔700年,重现不为所知的老虎洞元代器物之美。

叶克伟对“作品”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记者在叶克伟工作室里看到,桌上摆了少量复原瓷器,但地上却排满了一堆瓷器,“这些都是要敲掉的,是我不满意的;为了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已经至少敲碎了四五百个了。”叶克伟说。

老虎洞元代层的出土物丝毫不逊于南宋官窑瓷器。记者随手从地上捡起一件葵花口杯,其形制之优美、釉色之温润十分赏心悦目,但叶克伟却说:“这件比起原物还差得远,神韵不够。”

不久的将来,这些复烧出来的“珍贵文物”将走进我们的生活,可以吃茶,可以品酒,亦可以把玩欣赏。

从文化遗产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用当代人的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复原古代器物之美,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表现方式,杭州用这种方式一点点地揭开老虎洞元代层的秘密,将“躺在库房的文物都活起来”,让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文物融入生活,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让文物活起来,就是将文物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让生活成为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多种文物保护利用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让人们从文化遗产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通讯员 孙媛 王敏 记者 熊艳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王玥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