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博会 一场“生活美学”的盛宴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0年11月05日 10:28:48 星期四  杭州日报

第十四届(2020)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0月29日至11月1日期间在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文博会以“创意城市·联通世界”为主题,共计6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4000余家文化机构(企业)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展,共同见证这一场韵味独特、别样精彩的“生活美学”盛宴。

“百年西泠·嘉纳万方”

作为历届杭州文博会国内重要展区——西泠印社展馆位于A1国际及工艺创新展区,今年西泠印社展馆设计上将坐落于西湖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原址标志性元素逐一复刻,白墙黑瓦、圆洞门入内,牌匾、后山石坊等映入眼帘,百年文化韵味扑面而来,与对面今年主宾国法国馆设计形成鲜明的对照,为极具现代感的杭州文博会平添一抹传统亮色。

为进一步契合今年杭州文博会国际化的办展主题,今年西泠印社展馆以“百年西泠·嘉纳万方”为主题,对展品精挑细选,对互动单元周密策划,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手段——“西泠学堂”上金石书画的技法演示、创社四英文物级作品的展示、国际版对外宣传片的循环播映、西泠印社珍稀印谱出版物的陈设等等,营造出西泠印社特有的文人书斋的场景与氛围,对外传递着西泠印社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些年品牌文化的挖掘以及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对外传播等方面的成果。

展会期间,先后邀请西泠印社理事郭超英、李早,社员冯立、王臻等来到现场、走进直播间的“双线”方式在“西泠学堂”授课,与现场观众和“云”网友深度互动,演示西泠印社精彩的金石传拓、书画篆刻技艺,为即将举办的西泠印社秋季雅集各项活动进行预热。“西泠学堂”每场现场和直播演示都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摩,为杭州文博会带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

本次西泠印社展馆以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传达当下杭州文创产业“新文化·新消费·新生活”的国际化传播样式,以实际行动讲好杭州文化故事。展会期间市领导先后莅临西泠印社展馆,饶有兴致地观看金石书画演示,与现场进行技艺演示的艺术家亲切交谈,在充分肯定西泠印社近年来弘扬金石文化及培养中青年社员所取得成果的同时,对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美院聚焦“设计人文” 探索艺术科技深度融合

在本届文博会上,“花的山河”最葵园艺术中心首展、“最设计”中国美院馆“科幻城设”展览同期亮相。其中,最葵园艺术中心首个重磅展览“花的山河”,是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十七年来聚焦葵园主题“格物致感知”的一份凝练的视觉报告。展览分为“风葵·越过山丘、共生·草木寄人心、野火·致火热的青春、天涯·无尽的地平线”四个部分,涵盖油画、雕塑、水彩、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葵的描绘、锻造、刻画与书写,许江把自己这一代人最切身的生命经验,化作历史的精神意象。

同时,中国美术学院的60位设计师们,以“科幻城设”为主题,200件作品、300天筹备,用太空歌剧式的世界观搭建手法,直接搭建了一座杭州未来科幻城市。展览分设摩天反应堆、城域迷宫、六和之窗、原力观象、到达基地等五大板块,是科学幻光与当代设计粒子共振的“原力风暴”,是艺术设计觉醒进化的“强音”。国美人以好奇之眼仰望星辰,观察世界,积蓄我们对生态环境、城市空间、新型科技、传统工艺、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盖亚意识能量,也拓展了当下设计教育的人文主义思域。

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创新不是为了满足“既有的需求”,而是发明出“新的需求”,艺术正是创新的原动力。近年来,面向未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中国美院聚焦“设计人文”,积极探索和推动艺术学科与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与互动实践,为新时代中国设计教育和文创产业发展构建最具引领性的前沿阵地和核心现场。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共同发起创建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经过13年的积累和沉淀,杭州文博会已成为杭州展现文化创意引领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样板和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重要篇章,被业内誉为国内四大综合性文化会展活动之一。2014年10月,在主办文博会基础上,中国美院集全校之力承办10000平方米的独立展区——“最设计”·中国美院馆。这正是中国美院谋求“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成功实践经验与成果。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