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剧场的腔调: 线上叫好 线下叫座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2年08月05日 15:25:37 星期五  杭州日报

6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拥抱新场景 乐享新体验——解码文化数字化》一文,杭州戏曲APP“峰剧场”作为文化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出现。该APP以“戏曲+互联网”的模式,“满足垂类用户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备受肯定。

一个冷门的戏曲APP,为何引来中央媒体的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峰剧场的掌门人——著名剧作家余青峰,探寻背后的故事。

初心

让传统戏曲“活”下去

“你看,这是秦腔《三滴血》,104年来常演不衰;这是徽剧《惊魂记》,中西合璧;这是越剧《五女拜寿》,浙江小百花的经典之作,还有闽剧《兰花赋》、京剧《千秋忠烈》、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几乎每一部都是经典!”拿出手机,打开“峰剧场”APP,指着一部部剧目,余青峰如数家珍,“现在已经有27部大戏上架,后续还会继续增加。”

余青峰为人熟知的身份,是“金牌剧作家”,他曾三度获得曹禺剧本奖,两度斩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19年起,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峰剧场创始人。两种身份的叠加,让常年跟戏曲打交道的他心头有了更沉重的使命感。他感叹:“看着戏曲渐渐无法融入这个时代,作为从业者,我承认我是自卑的。”

传统戏曲面临危机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仍有一批忠实观众,但已属小众;整个行业的自我造血能力匮乏,不少戏声势浩大地排出来,演一场亏一场,很快就偃旗息鼓。”

作者:记者 姜雄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