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寻着侬了。” 一接通电话,立刻蹦出一串上海话,电话那头的卞阿姨有些兴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要来杭州看看这么多的‘阿姨们’。”
继本报报道杭州“阿姨奶茶”遍地开花(详见本报3月23日10版)之后,作为“阿姨奶茶”的首创人、来自上海的卞根琴近日专程赴杭,亲自尝了尝众“阿姨家”的奶茶,并和记者聊了聊她的创业故事。 “阿姨奶茶”首创人专程来杭“自我介绍”
年近花甲的卞阿姨,对电脑一窍不通,最近凭着亲戚好友拿来的《今日早报》,这才得知了“阿姨奶茶”在杭州山寨成风的尴尬现状。
一边是喜,一边是忧,卞阿姨决定来杭州亲自尝一尝其他“阿姨家”的奶茶。
辗转拜托了两三人找寻未果,卞阿姨还“命令”身在上海的儿子动用“微博寻人”,折腾了整整一周,联系上了本报记者。凭借几通电话的联络,上周四,记者如约来到卞阿姨开在杭州濮家新村附近还在试营业中的杭城首家正宗“阿姨奶茶”门店。
在车水马龙的秋涛北路上,记者发现,7平方米不到的奶茶店铺,完全淹没于一字排开的沿街商铺中。
好不容易辨清了门头上的“阿姨奶茶”四个大字,记者循迹望去,小小的格子间几乎与于街头最常见的奶茶饮料店无异。局促的小店里摆着两只大茶缸、一缸煮好不久的血糯米,还有其他零散的食材。
只不过,店里有位头发半白、身着红色暗花纹针织衫的老阿姨,精神矍铄,站在收银台后面招呼客人。
听到记者自报家门后,卞阿姨笑逐颜开,来了兴致。
她马上放下手中的奶茶杯,叫上门店的店长,说一定要在附近找个“带座”的地方,来一场很正式的“自我介绍”。
与记者步行去附近的快餐店落脚,也就100多米的路程,可是60岁不到的卞阿姨缓缓踱着,跨台阶时有些吃力,还得有人搀扶一把。
她指了指小腿说,行动不便都是被骨头坏死的毛病所拖累的。20多年的练摊打拼,长期的日晒雨淋,让她从此落下了病根。
可就算是这样,难得出门的卞阿姨还是信守诺言来了一趟杭州。上海老阿姨细诉二十多年的“奶茶情分”
卖奶茶卖到远近闻名,还突然变成了江浙沪地区“阿姨奶茶”这阵风潮的源头,这位上海老阿姨和她的奶茶,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卞阿姨说,苦累都说不完,但对卖奶茶的确有很深的情分。
二三十年前,从上海崇明插队落户返城回家,卞阿姨一度没有工作。生活的重担,让卞阿姨重拾祖上的老行当——卖绿豆汤、水果羹、血糯米等甜点和饮品。
从1992年小推车设摊开始,卞阿姨的“老派”奶茶店,也一点点“时髦”起来。长达20年的时间里,流动小推车变成了不足5平方米的固定“麻雀小铺”;除了只卖刚烧好的水果羹、芝麻糊和绿豆汤等接地气的消暑饮品,口感洋气的奶茶、芋圆、西米和椰果等新品也渐渐加入。
几乎在台湾珍珠奶茶进军内地不久,上世纪90年代,卞阿姨也开始卖奶茶,并创造性地将血糯米和奶茶混搭。
周围的人认为奶茶业总是“赚快钱”,卞阿姨却摆摆手,“钱不好赚,卖奶茶也要吃苦耐劳”。习惯了凌晨五六点起床,晚上8点半收摊的作息时间,多年来风雨无阻,卞阿姨凭着这股犟脾气,才成就了上海霍山路最知名的奶茶铺。
“这几年年纪大了,听了家里人的劝,才不那么辛苦了。”卞阿姨笑说,但自己这个事事操心的脾气始终改不了,每天仍旧离不开霍山路老店。霍山路82号,卞阿姨的名气在上海老响亮
2008年,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卞阿姨,发现自己“上网”了。老客登门告诉她,小小的奶茶铺登上了上海的美食点评网站,人气直升。
这时候,好多食客穿越了大半个上海,按图索骥来到霍山路82号,就为了排队买一杯她家的奶茶。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2000杯。”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阿姨奶茶”的仿冒风初见端倪,直至去年达到了高峰。眼下这股“阿姨风”也越刮越烈,甚至把百公里以外的杭州也吹了个遍。
喝过几杯杭州的“阿姨奶茶”,卞阿姨直言第一口喝下去就“有差距。”
“常喝我家奶茶的老客都知道,血糯米奶茶喝一口就不一样。”卞阿姨表示,“别家奶茶中的血糯米不是入口太熟烂就是偏硬,嚼劲儿不够先不说,仔细闻一闻,还少了粮食的香气。阿拉的血糯米,要做到咬到嘴里像有含了水的感觉,搭配奶茶,吃一口别有滋味。”
卞阿姨说,血糯米奶茶中用到的黑米,要怎么洗、怎么晾、怎么筛选都有诀窍。比如,蒸糯米时需要不停地翻动,蒸上三四个钟头;蒸好的血糯米使用之前要凉透。
“这些一般人轻易都做不了。”这些“小秘诀”并非一蹴而就,卞阿姨说,她花费了数个年头才摸索改良出来的。当然了,除了这些小细节,她的“阿姨奶茶”还有不少“独门秘方”。
正宗“阿姨奶茶”来杭,与“阿姨们”一较高下
“阿姨奶茶”名头响亮,红遍江浙沪,光在杭州,眼下至少有三四个“阿姨”家族,打着“阿姨奶茶”招牌的奶茶店加起来少说也有50家。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也出现了大量山寨版的“阿姨奶茶”店。
卞阿姨直言自己“搞不懂”,更没有商业头脑。创业长达20年时间里,年近六旬的老人只知固守一隅。直到2013年,卞阿姨才在上海地区开辟出几家门店,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
细数餐饮行业中的“人气店”,多多少少都有被抄袭和改名的经历, 草根品牌的保护问题凸显。只不过,目睹了人气产品大同小异、长相却不同的“阿姨”们,在如此多号称自己最正宗的“阿姨们”面前,卞阿姨还是“败下阵来”。
对于“打假”维权,卞阿姨显得有点无奈,她说,只有开新店和运用法律手段才能维护自己权益。去年,卞阿姨以自己为原型将一身围裙、一头卷发、圆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阿姨头像”在工商部门注册,当作“防伪标识”,并开始“卞阿姨奶茶”相关商标的申请注册。
目前,除了在上海、江苏地区开辟门店,她在杭州和金华永康也各开了一家卞阿姨奶茶直营门店。
眼下,卞阿姨的门店在江浙沪地区已达十几家,但在配比原料、蒸煮材料、门店制作奶茶等事情上,执拗的她总要亲力亲为。“儿子还年轻,怕他弄不好。”卞阿姨心底最担心的是这些事别人一上手,老味道的奶茶就会变了味。
于是,卞阿姨更为苛责地严选“传承人”,她选择了当过12年兵的退伍军人小査照看杭州门店,因为对方老实本分还不怕吃苦。
为了保证味道更醇厚,连奶茶里放的芝麻是什么品种的、平时用的是明绿豆还是毛绿豆,卞阿姨都会过问。最后不放心的她,甚至决定耐贮藏的食材统一从上海配货,物流配送到杭,确保她家的“阿姨奶茶”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