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江二公园
江二社区今年拆了个码头村,今年也修了个江二公园。
相对其他两个公园的大气开放,在半岛国际小区南侧的江二公园,显得江南园林般的小家碧玉——沿着石阶而下,临水而建的公园豁然开朗。
即便是冷天的午后,还有家长带着3岁左右的孩子,看着他们飞奔,即便玩得脸上带泥,也全然不顾——“以前这里也没个下脚的地方,现在好了,河堤变公园了,大家也有了去处。”
江二公园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在沿北塘河和闸站河的游步道上,还“插入”了一条红色的L形跑道——这是在滨江最美跑道之外,又一条迷你的小型跑道。
而在北塘河和闸站河的交界堤岸处,又增添了一个亭子,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个亭子几易其稿,最终还是参考了西湖边的集贤亭,都是临水而建。”
在植被布局上,江二公园也颇有讲究,采用了疏林草地、密林景观、大草坪孤植、海绵绿地种植四种配置形式,“主要以层次丰富的林地景观为特点,让整个园林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同时在草坪上点缀了适当的孤植观赏树,看着更别致。”
高架西望江三公园
往南过复兴大桥,高架上西望一片郁郁葱葱树林和绿地,就是江三公园。
换作年前,这里还能看到错落于高楼大厦之间的村庄,在蓝色彩钢棚之下,还隐藏着在此多年无序生长的违法搭建、被遗弃的生活垃圾。江三社区主任傅幼刚回忆称,“这里还没拆迁的时候,有上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外来人口有4000多人,杂物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排到河。现在好了,农居房全部拆平,草绿了,树种起来了,连空气都感觉好了很多。”
江三公园每天也迎来更多居民在此锻炼,或清晨,或夜幕降临时,贴着高架横跨滨盛路而过—— 而这种城市公园留白,更体现出政府智慧——在城市建设之中,国际上曾有“一平方公里住1万人”的容积理论,意思在这个范畴之内,人居住在里面,可能会感觉到不拥挤,再加上合理的生活配套,更觉得舒畅。
詹敏说,“坚持‘城市留白’是一种以今日之权来负未来之责的担当精神。滨江的城市空间,要坚持合理开发和有序留白相结合,做到‘不实不空’、‘疏密有度’。”
如今,村庄没了,记忆还在——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公园地标,已经在长河街道成为另一种起承时代变迁的节点,重构着一个向城而生的全新滨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