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
在“小众”标签还没被玩坏前,不少旅行社打着“游客少、美景多”的旗号,吸引那些中产阶级徐霞客们,不过目的地可能只是一块依山傍水的荒地,或是一条换汤不换药的“河坊街”,出售各大景点都能买到的同款纪念品。
“绝望的主妇”
当恋爱是修行,育儿是修行,这类修行无一不与金钱挂钩。所以当人们发出“又要进行一次修行”的感叹时,他们可能是又要预支荷包给女友买圣诞节礼物/给未婚妻发“5200”红包/给孩子买进口奶粉了。
“速度与激情”
只在堆满红点的公众号推送中,点开那篇描写逃离北上广、离群索居的文艺青年的文章,便对他们唯美的生活生羡,于是看客裸辞、说走就走,但当你掏空存款的速度超越了公众号的更新频率,也就丧失了修行的激情。
生活是乏味的,修行是调味的;生活是庸常的,修行是诗意的;生活是复杂的,修行是肤浅的。新时代修行,与其说是助我们净化心灵、重获新生,不如说是一种精心策划的“生活在别处”。我们喜欢的不是在磨炼中获得剥皮抽筋般的快感,而是别样的品位标榜。
我们不是去修行,就是在去修行的路上
上周末,一大波学生族在社交网络上立志:“考试之前关机”“要闭关修炼”……原因无非是一年两次的四六级又将拉开帷幕,有人努力背词刷题,有人转好运锦鲤,而更多人是借着与网络“断交”的言行来一场自我修行。
如果说修行这招,只是显得学生族太过愚莽。那么你会发现即使在年龄值和经验值有着一定优势的成年人,也会借助这种荒谬的方式。
当代生活里,你有没有尝试过不用微信一个礼拜?不上微博三天?最不济的,今晚不碰手机这类想法总该有过吧。或者三天两头就想着离开办公室、离开鸡肋的人际关系、离开乏味的俗世……总想着换一个住处,换一座城市,换一种人生。但对“苦行僧”有着莫名好感的我们,却又不舍安稳现状,于是我们对修行的标准越降越低。喝茶是修行、爬山是修行、单身是修行、烧饭是修行、做家务是修行、关闭朋友圈是修行、轻断食是修行、遏制住自己的剁手欲也是种修行。当代修行,简单来说不过是借助需要投入时间以及精力的各类“时髦”活动,寻求心灵上的净化而多半以失败告终的一种行为。
尽管修行的初衷是积极向上的,耐心消逝的我们很多修行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就像某天中午突然不饿,索性不吃以“饿我体肤”来实现一种减肥式修行,然而晚上吃得更多;或是突然在ins、微博上看到别人高颜值的厨艺,一直想仿照却一直停留在买食材的路上;亦或是欲求入门文青派,花钱买了手帐本、Lamy钢笔写了一段话就晾在一边从此积灰。
其实修行更多的是在于自己与自己和解,精神层面达成某种共识,有时提前结束并不意味着修行的失败,注入更多时间也并非是一种意志的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