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民宿品牌“态客”的创始人告诉李健,他们最初的2000多个种子用户,几乎都是通过ADM获取的。而按照现在线上流量的获取成本,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已然高达200元。鲜花电商品牌“胡须先生”的创始人则告诉李健,在参加ADM之后的一个月内,订单增加了2万个。
“为什么ADM这样的会展形态能帮助品牌高效获取流量?因为参与ADM本身不是免费的,愿意为一场展会买单的消费者,本身就是经过区分和筛选的,他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也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当“流量红利”衰减,价值更多不是来自于用户规模的扩张,而更多来自于用户更精准的抓取,以及单个用户价值更加深度的挖掘。而类似ADM这样的会展平台,事实上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更精准触达用户的机会。
“会展+数据”改变了什么?
不过会展这种形态也并非没有局限。会展总是短期的,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无论这个时间有多长,它都很难对潜在消费者提供“细水长流”的影响,容易在一波短暂释放之后归于沉寂,无法与消费者形成持久的连接。
在李健看来,主流的会展模式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因为有大量的产品需要销售到海外市场,所以特别需要展会这种形式来呈现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因此“工业思维”主导的痕迹随处可见,比如按照产品和产业门类办展,比如不注重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体验和互动。如果会展只是在业已形成的“工业思维”主导下滑行,因为缺乏持续有效的连接,很难成为“流量担当”。
而这个突破口,很可能在数据,从“工业思维”主导转向“数据思维”主导。ADM也是国内第一个以全实数据化管理来实现观众数据管理的会展项目。通过用户数据化,西博文化发现2016ADM的观众中,35岁以下单身的观众有17800多人,从而利用数据为产品趋势提出了市场建议。
“我们把展商进行分类管理,以有无运营能力,有无实体或虚拟商店分对象管理,以满足品牌的不同需求,品牌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可以在ADM上得到不同的服务,包括市场营销、渠道销售、投融资等等。”李健说。
作为ADM数据化的主要合作方,个推创始人张洁告诉记者,通过为ADM定制的用户地图,除了收集用户性别、年龄层、来源地、从事行业外,还能采集用户兴趣爱好、展位停留时间、参观目的等信息,可以针对参展的潜在消费者给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
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在为未来会展的垂直化和高频化打开空间。拥有数据后,会展不再只是一时热闹和一锤子买卖,转而成为一个有效的数据入口。“让数据来驱动会展,从我们多年运营的经验上看,可能马上会迎来3.0的时代。”
如今的商业世界,“流量红利”衰减的趋势已经确立。线上与线下品牌都在寻找能顺利穿越“下半场”的诺亚方舟。会展数据化,融合了实体空间的展示和体验,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和精准,为夹缝之中的品牌提供了新的窗口和机会,正在成为高效引流的“第三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