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式中餐“真真假假”
几乎每个初到印度的中国游客都会被城市街头密集的“中餐馆”数量所震惊;翻开很多餐厅的菜单,也通常能发现长长一列“中式菜肴”——“川味炒鸡”“客家面条”“满大人羊肉”“素炒什锦”……但当真正面对服务生呈上来的菜品,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脸上都会写满问号:甜辣口味的酱炖鸡肉、卖相油腻的速炒干面、泡在怪色汤汁里的羊肉块、裹满不知名酱汁的过熟蔬菜……一切都应了最近走红的那个句式——我吃的一定是假中餐。
尽管“货不对版”,印式中餐的发展却成为两国民间百年交流史的有力佐证。
一个世纪前,大批华人开始从中国各地特别是潮汕地区跋涉万里,远赴天竺,并在加尔各答安营扎寨,形成了印度最古老的华人聚居区,中国口味也随着社群的壮大逐步扩散,中餐成为印度人最喜爱的“外来菜系”之一。
但自上世纪60年代后,大批华侨被迫离印另谋生路,印式中餐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固化”和“简化”历程:讲究色香味的烹调艺术被概括成选一种酱汁再选一种食材的排列组合,简单而粗暴。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和商人踏上了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带动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餐馆”落地生根,火锅炒菜水饺馄饨这些熟悉的字眼不再只存于记忆。
新加坡“国菜”是海南鸡饭
近年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不断加深。2016年,中国继续保持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成为新加坡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中新共建“一带一路”成绩喜人。
新加坡地域虽小,却是不少“吃货”心中的“美食天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让新加坡成为各种风味美食的汇聚之地,鱼圆面、叻沙等已成为新加坡食阁或小贩中心的“标配”。不过,被西方人认为是新加坡“国菜”的,还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海南鸡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琼籍华人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带来了海南鸡饭。这道菜以海南文昌白斩鸡搭配米饭,辅以老抽、姜茸及蒜蓉辣椒酱作为酱汁。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当地华人制作的传统美食较为重视,运用各种媒介进行推介,使海南鸡饭成为世界知名的料理。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鸡年新春,热闹喜庆的中国春节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在“一带一路”通联的多个国家,中华美食的味道也在不断的交流和传承中变得越来越浓郁。饺子是马可·波罗带到欧洲的,泰式炒面是泰国总理融合发明的……各种传说中,中国味道已在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中扎根,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