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休闲时尚 > 热点资讯
新时代“新质”文学的浙江表达
发布时间:2024-04-12 15:38:48

以宁波舟山港为原型,浙江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长篇小说《中国大港》,富含浙江元素、饱蘸时代笔墨、厚植人民情怀、聚焦“国之大者”,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小说76万余字,是著名作家、编剧、多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刘克中先生历时3年、行走中国众多海港、扎实深入生活、数易其稿的心血之作。小说立意站位高、创作格局大、艺术手法好、时代价值浓、文学意义深,是近年来书写大海大港题材、反映浙江现实气象、体现时代伟大进程、彰显人民精神气概的现实题材精品大作。笔者认为,该作品有4个方面的突出特性。

为时代立传的艺术追求。写当下是有难度的,《中国大港》作者主动走出创作“舒适区”,聚焦现实,洞察历史,以宁波舟山港为创作原型,从2000年写到2024年,从竞争写到融合,从一域写到全局,从中国写到世界,从小我写到大我,从“正道”写到“大道”,创造性地把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若干国家重大战略融注到小说情节中,书写大海大港,描绘海山巨变,体现了作者关切重大历史关头的文学担当。《中国大港》充分捕捉了港运与国运共生、港兴与复兴同频的时代逻辑,写出了中国式大港建设的擘画史、奋斗史、精神史,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文学不是就文学而文学,而要深情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立意站位。从当代小说创作来看,《中国大港》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学地标——宁州海山港。目前,这部作品正在同步改编为电视剧,它的破圈融合、跨界生长、国际传播未来可期。

为人民点赞的创作品格。“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中国大港》可以说对“人”进行了充分挖掘和书写,重点写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奋斗。作品讲述了以梁云霄、姚江河、宁海楼为代表的三家海港人打破资源瓶颈、突破区域体制束缚、冲破国际技术垄断和行业围堵,完成两港融合,领航世界航运进入中国大港时代的生动故事。小说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情节冲突,刻画了40后、60后、80后三代海港人物群像,是对“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的文学表达。作者多次谈到他为港口建设者的事迹所感染、为孤岛渔民讲述的海山巨变所感动、为参与海港建设的各类人群的智慧和格局所感佩,体现出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为浙江书写的文学自觉。作者深感浙江气象万千,深信浙江滋养深厚,创作出这样一部具有浙江辨识度、时代价值感、全国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今天的浙江,各行各业逐浪立潮头,宁波舟山港正在争创世界一流强港。了不起的成就呼唤厚重的文学表达。创作过程中,作者走大港、行大海,到海港采风,于孤岛生活,深入宁波、舟山等地,与渔民岛民深度交谈,同港口职工促膝交流,在他们的故事中构思,在他们的成就中创造。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以艺术的巧思,清晰呈现浙江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时代景观和历史现场,主动创作了一部知浙江、为浙江、兴浙江的文学佳作。

为文学扩容的历史主动。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一部好的小说归根到底要靠一字一句的艺术力量。《中国大港》不仅是“写新的”,而且“写得新”,有很多巧思体现于情节演进中,有不少金句自然流露在语言表达里,让人深思、耐人寻味。“从陆地抛来一根绳子是千年期盼”的陆海叙事、“再大的船扎不下锚也会被风浪吞走”的海上哲学、“向海而生”与“大海人,顶浪走”的精神体悟、“沧海与天平”的艺术享受浓烈而深沉……《中国大港》在继承中国海洋文学浪漫想象、托物言志的传统下,大力赋予“蓝色文学”拼搏拼争、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中国大港》在内容、主题、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海洋小说特征,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具有经典气度,可以说是新时代“新质”文学的一部佳作。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许龙桃 张可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