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休闲时尚 > 热点资讯
杭州这所小学门口为家长设的“聊娃吧”都聊些啥?
发布时间:2024-05-15 16:06:42

孩子作业拖拉、迷恋电子产品、青春期心理、隔代教育等话题很集中 

大禹路小学德育老师童芳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兼顾着学校“聊娃吧”的工作,这个“聊娃吧”和家长线上线下紧密互动,成功调解了不少家庭矛盾、亲子矛盾。

“家长就像跟朋友聊家常一样说出自己的困惑,与我们老师成为朋友。”童老师聊天的语速很快,也和我们分享了其中的一些小故事。

小学校门口常设“聊娃吧” 名额被家长提前一周“秒光”

“聊娃吧”位于学校对面的社区服务中心,分成三个区域。每周三下午放学前的一小时,学生家长可来这里跟老师聊聊天,“每个区域一两个家长,老师们一对一地轮流聊,几乎每一场都会超时。”童芳说,要来与老师聊天的家长太多,很多时候提前一周就被预约完,一有名额就被家长“在线秒光”。

一位家长找到班主任,告知女儿与家长之间存在太多矛盾,已经到了家长“无法管教”的地步了。童芳得知后,为该生家长预留了一个“聊娃吧”的名额,当面聊一聊。

这位女生,目前读小学高年级,刚刚从外地转学过来,是家中老大,还有一个弟弟读一年级。“每天到家,我先陪弟弟做作业,因为觉得姐姐已经大了,所以基本不管。”妈妈说,爸爸常年忙生意,陪孩子机会很少,家中基本都是妈妈在管。但是一遇到问题,妈妈就会数落女儿,总觉得女儿应该懂事了,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童芳发现,这对夫妻非常关注女儿的成绩。转学后女儿成绩跟不上,常常受到他们的批评,女儿还不服气,于是家里经常是吵闹不停。这位妈妈觉得女儿无法管教,女儿也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一度想回老家找奶奶。

童芳告诉这位妈妈,家中的两个孩子,不能顾此失彼,小学高年级段的女生已经渐渐进入青春期,也有自尊心。看到父母的重心放在弟弟身上,本身可能就已很失落,由于转学进入新环境没跟上学习进度,内心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没想到面对的却是父母的批评。这种双重失落的情况下,就很容易爆发激烈的亲子冲突。她建议家长,要多顾及女儿的感受,也要对女儿多鼓励。

聊着聊着,家长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问题,答应尝试按老师的办法去做。一段时间之后,经过班主任了解,这位女生与父母的关系大为改善。

“聊娃吧”最初是召集家长在校内组织沙龙活动、讲座,去年四月份开始,学校与社区联动在校门口设立了专门的“聊娃吧”,每周一次,每次5个名额。经不完全统计,一年多的时间里,“聊娃吧”先后与家长进行了四五百人次的对话,很多家长多次“抢名额”与老师聊天。

实践中,学校发现“聊娃吧”让家长的情绪在这里得到释放,成为了家长与学校的情感纽带。校长陈伟泉说,社区提供开放的场地、学校提供有心的老师,让家长们自主报名激发家长的学习动力。这种形式利用孩子放学前一个小时的时间,打通家长和学校交流沟通的屏障。“最直观的数据是,家长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家校矛盾明显下降。”

“有娃”的老师才能跟家长“共情” “迷恋电子产品”“隔代教育”问题最突出

线下参与“聊娃吧”的家长,再加入微信群参与群聊,目前有70多位家长持续参与线上讨论和分享。记者了解到,学校“聊娃吧”的话题集中在迷恋电子产品、隔代教育、孩子作业拖拉、情绪不稳、青春期心理健康、二孩教育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上。而迷恋电子产品、隔代教育等问题比较普遍,群里的家长几乎是百分之百都“吐槽”过孩子以查资料为名偷玩游戏、爷爷奶奶太宠溺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等。

学校副校长王丽娟也加入了“聊娃吧”的队伍。心理咨询热线现在越开越多,为什么学校自己还要组建这样一支队伍,开设专门的聊娃平台?王校长说,学校目前八九成的学生都来自新杭州人家庭,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不和谐,很容易引发家校矛盾。与家长会的形式不同,“聊娃吧”给家长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并且可以在线上持续交流。

童芳年纪不大,但是德育工作经验丰富,与她一起加入“聊娃吧”的十多位老师,年龄均和她差不多。“只有承担了母亲的角色,老师才会更理解家长,特别是理解妈妈们的焦虑。”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王丽娟也非常理解家长的教育诉求。聊天时,她很好地代入了自己的角色。她常常因为儿子性格不够外向而困惑,甚至常常组织活动带孩子见世面,但是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有家长也跟她反馈这样的困惑时,她仿佛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没有必要整天揪着不放。”慢慢地,她和家长一起放下了这一心结。她们的结论是,只要孩子的状态是好的,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有娃是“聊娃吧”老师们的基础门槛,在这支队伍当中,不少老师接受过区里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持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老师们感慨,在“聊娃吧”里,她们常常毫无保留,甚至揭自家孩子的短,与家长敞开心扉,所以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互动效果也更好。

“这是‘聊娃吧’有别于其他家庭教育咨询方式的最大特点。”陈伟泉说。

“聊娃吧”经验分享——

常见问题:孩子没有学习动力

经验分享:设置分享的奖励机制,把自己得到的物质奖品进行分享,这样将物质奖励上升为精神奖励。比如,作业完成就奖励孩子爱吃的大白兔奶糖,时间久了孩子也无所谓了。这时,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将自己的奖励送给别人,并因此获得鼓励。多次后,孩子就会更愿意为了别人的鼓励去努力完成这份挑战。

常见问题:如何养成好习惯

经验分享:把这个习惯进行分解。先和孩子一起想一想,找到最想养成的一个习惯。比如,想让孩子动作变快,要先让孩子对“动作快”进行真正的认知。家长可以指导、明确哪些行为是动作快,当孩子真正做到了可以用标签的形式把表扬语写下,贴在显眼处:“原来开始得早可以让我的动作变快。”“哦,在完成过程中不停歇,可以让动作变快。”“昨天我就是在开始前把准备工作做完了,才能一气呵成!”

常见问题:迷恋电子产品

经验分享: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游戏只是电子产品当中一项低级的功能,家长可以教孩子更好地将它作为一个使用工具。比如,家庭要出去旅游,可以让孩子用平板做旅游攻略。从选有特色的旅行目的地开始,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满足全家人个性需求,做好出行预算等等。通过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