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零时起,杭州正式施行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即 “限牌令”,成为全国第六个限制机动车上牌照的城市。
此后,杭州市民只能通过摇号或竞价的方式获得车牌。同年5月5日起,杭州错峰限行升级:限行时间增加,非浙A机动车全号段限行。
从临安、建德、桐庐、淳安单独摇号
到对“久摇不中”者给予政策倾斜
但当年这个调控政策有个小“bug”,就是临安、建德、桐庐、淳安四地并不堵,不适合“一刀切”的调控。
2015年,杭州市对这四个地方做了单独考虑:这年10月,《杭州市小客车县(市)指标配置管理办法》实施,四地的居民可以参加当地单独摇号,不用和杭城主城区“抢牌大军”一起厮杀。
摇号是概率问题,形式上很公平,但不完全符合实际需求。比如不急着买车的人,很快摇到了车牌,而部分很需要用车的,怎么也摇不到,有人甚至摇了上百次。
于是,在2018年,杭州市对小客车调控政策,推出三项优化调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久摇不中”者的政策倾斜。
即累计摇号达到24次的,即可参加阶梯摇号;累计摇号达到48次的,获得两个摇号基数序号;累计摇号达到72次的可获得三个。以此来提高摇中的机会。
机会能提高多少?当时我们请浙大数学系专业老师算了算:有一个号的人群,中签概率约为2.143%,相当于每月正常摇号中签率的3倍;有两个号的人群,中签率约为4.286%,是正常摇号中签率的6倍。
实施“区域指标”“浙A区域号牌”
继续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
不过,该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市民发现,他们还是摇不中。
2021年3月1日起,杭州又实施了“区域指标”和“浙A区域号牌”及相关配套措施。调整“浙A区域号牌”“非浙A号牌”车辆的出行范围及时段。
2023年3月20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惠民生优化小客车其他指标若干政策措施,给予久摇不中者指标支持。
即凡参加摇号累计达到72次及以上,且符合本市增量指标申请资格条件的个人,可直接申领一个指标。自此,杭州市民获得车牌号的方式,从单凭运气,升级到还可以靠耐心。
这次政策调整也给予特定人才、多孩家庭、总部企业和重大招引项目指标支持。比如符合条件的二孩无车家庭可直接申领一个指标;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购买第二辆车可直接申领一个指标。
昨天发布的杭州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多项优化举措叠加,市民获取浙A车牌的机会大增。
纵观这10年来杭州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变化,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政策越来越人性化,也越来越宽松。
从为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单独摇号;为人才、多孩家庭提供指标;到设置阶梯摇号,为“久摇不中”的居民增加摇中概率,再到后来直接给予摇号达到72次的居民申请一个指标,现在这个标准又从72次降到48次。
杭州的车辆越来越多
为何调控政策越来越松?
机动车保有量是杭州施行指标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10年来,杭州机动车在不断增加,2014年2月底,当时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9.8万辆,而到了2023年底,这一数字升至442万辆。
车辆越来越多,为何杭州的调控政策越来越松?
调控的目的,是让车辆数量和道路通行实现最优平衡,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便捷。这些年,杭州交通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不断完善。
比如,我们的地铁通车里程在不断增加,2014年仅有66公里,现在增加到了516公里;我们的快速路通车里程,目前已达到489公里;我们的公交线路也在不断地优化。
再比如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交通治理能力,杭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在,城市大脑每2分钟即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快速路车速等7项“交通体征”。杭州每时每刻有多少辆车跑在路上,哪些路段有可能发生拥堵,不仅清清楚楚,还能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等方式,快速给出最优通行方案。
在去年3月31日举行的杭州城市大脑2.0推进会上,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宣布,杭州正探索通过“智慧交通”取消“双限”:即取消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
既然车辆“双限”能探索取消,未来有一天, 便捷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当开车出行不再是最优方式,小客车指标或许也就不用再摇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