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所在位置: 杭州休闲时尚 > 热点资讯
如何让儿童爱上博物馆?市政协委员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5-05-23 11:30:42

你知道杭州一共有多少博物馆吗?答案是299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愿意走进这个充满知识的世界。然而,在这场潮流中,儿童作为重要的观众群体,如何将静态的文物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让博物馆成为更加可亲可爱,成为市政协委员俞梁关注的话题。

有别于“大朋友”

小朋友有不同的观展需求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丰富,我们并不缺历史,缺少的是给小朋友讲历史故事的人。”除了是一名政协委员,俞梁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如果用学科作比较,科技馆和博物馆分别就是理科、文科的代表。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关注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小朋友的人文情怀,两翼齐飞。”年轻时,俞梁曾从事文化工作,岗位的变化也带给他不同的思考。

在他看来,各类博物馆是丰富儿童知识经验、激发儿童好奇心、增强儿童探究技能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鼓励学习、激励好奇的展览和活动,让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种子的孩子们的心中“生根”。

但在日常走访中,俞梁却发现,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引导,很多孩子在博物馆的体验是走马观花式的,成年人眼中珍贵的文物,在他们看来或许只是变成了一个古老的摆件。

“很多时候,博物馆语言相对是比较枯燥和深奥的,孩子们很难理解其中的亮点。久而久之,会让一些小朋友失去观展的热情和兴趣。”工作之余,俞梁也曾参观过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俞梁觉得,儿童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有着显著区别。小朋友对博物馆有着特殊的需求,在认知习惯、色彩感知、观览线路、体验活动等方面的需求都有别于“大朋友”。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展柜的高度来说,如果展品被摆放得太高,小朋友需要垫脚或者被家长抱起来才能看见,这明显是不利于他们参观体验的。”

“适儿化”改造

让博物馆变得不“无聊”

自2022年6月成功入选首批14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以来,杭州积极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场地开展适儿化改造。如今的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不少家长“遛娃”的首选之地。怎样让孩子们在博物馆快乐、有趣地长大?俞梁结合经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比如,针对儿童好动、爱玩等特点,可以布置更多趣味性强的儿童专区,开办儿童特展、开展儿童讲解服务等,让博物馆变得不“无聊”,“考虑到儿童观展的特点,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讲解员队伍的部分,应该尽可能地配合小朋友的语言节奏,让文物知识变得生动。”

此外,应当不断改善配套设施,特别是出台关于在博物馆展陈内容的引导、图形与图像、文字应用、可视尺度、色彩及灯光等方面针对儿童的具体要求。

面对众多的乡村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等各种空间,俞梁提出也要充分加以利用,“博物知识包罗万象,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还有民俗体验、非遗等许多资源,通过规划也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充满乐趣的学习与探索空间。”他也始终相信,博物教育开拓眼界,纵观古今历史,前人总结的经验加以合适引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宽度、广度、甚至深度。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周雨菲   编辑:钟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