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面食的亚洲形态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4月23日 15:02:00 星期二 来源:《世界》杂志 |
好友童年的美食回忆里,没有面条。鱼米之乡长大的她只喜米饭,却记得父亲每天早上起来,煮一大碗红油杂酱面吃得汗流浃背;而外婆的晚餐雷打不动,只是一碗酸辣面,以镇江香醋和自家辣椒油坐镇。离开家15年后,在一个早餐满是豆浆油条,晚上各色大餐的城市里,她开始自己放调料煮面,吃得不亦乐乎。她说,想家了。面汤油香重新回归味蕾记忆。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自小生活的环境熏陶影响出来的。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是由其生长之处的气候、环境、物产以及民俗文化变迁综合而来的。 麦子,这种原产于西亚的物种是当今绝大多数面条的原料,也是亚洲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同样的麦子,磨成同样的面粉,却可以做出不同的面条,表现出纷呈的精彩。自然地域的多样变化,赋予了面条这一貌似寻常的吃食以文化,以纠葛不断的乡愁。位处东亚的中国当之无愧是面条的故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谷物加工的历史已有上万年。至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碗面条,怕早已无从考证。只有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半碗面条,留给我们古老而神秘的无限遐想。 北方以面食为主,面条的性格如当地人一般粗犷豪迈:发源于《封神榜》中凤鸣岐山的哨子面,面条细韧,臊子鲜香;算得上是现代面条鼻祖的拉面,在兰州讲究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油)、四绿(香菜)、五黄(面条黄亮);老北京炸酱面一定要手工擀制,小碗干炸,各家有不同的黄酱或卤子。若问到底谁家最好,答案必然是自家妈妈手中的那一碗。 面条在北方的体系,依靠不同面条和面卤的排列组合便发扬光大,而面条到了南方却戏法百出。苏州的头汤面情结,怕少不了那块在面中埋底的酥烂口儿焖肉;广州的竹升面,鸭蛋和面竹竿压面,用大地鱼吊出鲜甜汤头;昆山的奥灶面,一定要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浇头除了鸭腿,还有分为肚档和划水的鱼浇头,和分为大肉和小肉的卤子浇,讲究甚多。 面条不仅在中国根深蒂固,更是漂洋过海大行其道。除意大利外,日本应该是受中国面文化影响最早也最深的国家。据传明末清初,儒学大家朱舜水流亡日本,随行行李中就有制作汤面的材料,后来在当地传播就成为了早期的日本拉面;这一碗面留洋到东南亚,和当地香料一拍即合:槟城虾面、三巴酱炒面、炒粿条、越南河粉……悠长的热带香味便是利器。曾在慵懒的小山城清迈漫步,无意中发现当地的著名主食之一,是叫做Kow soy的一种加了咖喱的面条,放有咸菜和浓稠的红辣椒酱,带着几许云南的禅式遗风。 虽说饮食习惯受自小生活环境影响,恐怕也不尽然。相识某自小山西长大的“食神”,却独爱米饭。说小时候家中习俗是隔天便要吃一顿面条,而他从来都是在家人呼噜吞面时,往嘴里扒拉一碗用剩饭做的蛋炒饭。不想若干年过去,最近看他发表的食评却屡见各种面条。好奇问其原因,笑答:“以前可能是基因变异,现在还是认祖归宗了。看来爱吃面这个习惯,最终谁也逃不了。” |
作者: 编辑:吴燕 |
上一篇: “零添加”食品多含添加剂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