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运河半世纪 老夫妻爱上“走运”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9月09日 07:05:43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
千年的古运河,流淌着岁月的沧桑。 然而,当经历了多年整治的运河之水日益焕发出动人光彩时,人们便又会心生喜爱,一次次地走近它。 徐德明和吕玉如就是这样一对爱行走运河的老夫妻。 每天,徐德明和吕玉如从化纤新村附近坐上76路公交车,到仓基新村站下车,在古运河边徜徉,在树木葱茏、弯曲小道和亭台楼阁之间,感受着生活的常态和满足。走过繁华的卖鱼桥,眺望对岸的大兜路历史街区,来到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穿越西塘河美食街,感受着时光的转换。 徐德明和吕玉如说,岁月虽然在一天天变老,可是日子却一天天变好。 51年前,因为同在长兴长广煤矿公司支援重工业建设的缘故,23岁的徐德明和20岁的吕玉如准备结婚了。那时候,条件异常艰苦,煤矿位于长兴槐坎人民公社附近,很偏僻,煤矿上借了一间农民茅草屋给他俩作为婚房,并给他俩发了布票和棉花票。两人做了新衣裳和新棉被,请了周围同事吃了餐饭作为见证;双方到槐坎人民公社办了结婚证明,从此结为了夫妻。 命运的改变有时就在一瞬间,因为长广煤矿减产压缩人员,徐德明和吕玉如1963年底被分配到杭州化纤厂,丈夫在供销科做采购,妻子在整理车间做挡车工,两人分到了十来平方米的小房子,小家也慢慢稳定下来。 杭州化纤厂离运河虽有两公里距离,可是这对夫妻的生活从未离开过运河。 当时,化纤厂周围都是农田,没有菜场。每个周末的早晨,吕玉如会坐上13路公交车在卖鱼桥下车,翻过卖鱼桥。在她的印象里,那时的卖鱼桥还是座石拱桥:“这里有鱼市、米市,从杭嘉湖运来的新鲜水产都在这里交易,还有名盛一时的景福百货商店,各种生活必需品也应有尽有。那时候的确良布很紧俏,我会拿出单位发的工业券,到老的大关桥一带布店买些的确良,给家人做些衣服。” 因为从事供销的关系,徐德明每周会将化纤厂的人造丝押运到运河东岸的仁和仓省轻工业厅仓库,由这里通过水陆运输到全国各地。怕记者不知道地方,他解释说:“就是现在大兜路历史街区那一片。” “不光我们俩离不了运河,我们的大儿子也是在运河边的市二医院出生的呢。”似乎他们的快乐里总有运河做背景。老两口还记得,儿子出生正值国庆,公交停运,徐德明将待产的妻子扶上自行车,推着车翻过了老的大关石拱桥,折腾了几个小时才到医院。 时光如运河水一般流淌远去,但身边的环境却一天天的在变美。“住的房子一天天变大,周围的道路渐渐变宽,周围居民小区也多了起来……”都说走运河,有“走运”的美好寓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徐德明说,他和老伴这么多年不变的就是喜欢到运河边散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化纤厂退休的吕玉如还当起了化纤居委会的居委会干部,负责文体娱乐活动。吕玉如会经常到珠儿潭一带老的区政府礼堂表演,用戏曲歌颂杭州,歌颂运河的变迁。运河文化广场启用,刀剪剑博物馆建成时,吕玉如都抢先去参观。 和运河相依相伴,徐德明、吕玉如二老爱上了“走运”,他们也希望有更多人和他们一样爱上这日新月异的运河。这回“大运河·湖墅婚典”启动,他们晒出自己的故事,也要为新人们送上自己的祝福。 |
作者: 记者 刘伟 通讯员 金琳 编辑:吴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