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酿酒师陈朴先的醇美人生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11月20日 10:39:29 星期二 来源:杭州网 |
从传统上来讲酿酒历来是男人从事的行业,鲜少有女人进入。甚至到了今天,当人们听到某知名酒庄的总酿酒师是女性的时候,多少仍持有些诧异的眼光。而在张裕这个开创了无数个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的传奇企业,有一位女酿酒师的故事被广泛传诵着,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葡萄酒酿酒师——陈朴先。 1952年,23岁的陈朴先从山东农业大学化学系酿造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张裕,开始了她的酿酒生涯。张裕公司对于陈朴先来说,似曾相识却又不识。相识是因为在大学读书时,陈朴先就已听说过实业家张弼士不畏艰难困苦,在烟台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的故事。不识是因为她没想到这么著名的张裕公司,当时技术人才如此匮乏、技术资料流落失散、工作严重脱节。当时,张裕甚至连个像样的玻璃试管都没有,公司要测试产品的理化卫生指标都不得不到省城大专院校去做。在人才和工艺设备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陈朴先只能一切从头再来,逐步组织起张裕的技术团队,并着手建立张裕中心实验室。 1956年,为增进和加深中苏两国间的友谊,国家决定出口一批葡萄酒给苏联。张裕公司接到任务以后,尽管做了周密的安排,严格的生产,但酒到了苏联,还是出现了沉淀。国家指示张裕公司,要尽快解决白葡萄酒早期混浊、红葡萄酒早期沉淀的难题,新中国10周年庆国宴上要用这两种酒。为此,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拨款65万元用于张裕公司的技术改造。 这是张裕公司中心实验室落成后接到的最紧迫的技术难题。而摆在陈朴先面前的,不仅仅是国宴用酒的问题,还是关乎中国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技术瓶颈,陈朴先深感责任重大。陈朴先经常拿着国外的酒样与自己的产品比较:为什么人家的白葡萄酒可以做得晶亮透明,而我们就不能?按说外国的葡萄酒出厂运到中国,漂洋过海至少也得半年多的时间,但酒质依然纯净,而我们生产的葡萄酒不到两个月就出现了混浊。 尽管经过了上千次实验,也用尽了各种办法,但沉淀问题还是迟迟没有解决。同事们看着陈朴先一天天消瘦下去,都心疼地劝她。一天,疲惫之极的陈朴先回到家,倒头就睡着了。她感到自己有些飘飘然,像是长上了翅膀,又像是被一种东西托到了半空,飞到了遥远的法国,也许是意大利,只见眼前一片一片碧绿的葡萄园,在葡萄园的尽头有座宏大的葡萄酒厂。梦醒十分,陈朴先悄悄地萌生了去国外考察的念头。但同事告诉她,有出国的想法是很危险的。 一位哲人说,梦想也是一种激情,它只需再向前跨一步,就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朴先想到了早年留学法国的郭其昌老师。郭其昌老师是中国著名的红酒泰斗,经过郭老的点化,陈朴先如梦初醒、茅塞顿开。她连夜返回烟台,马上带领18名科研人员投入了紧张的试验。两个月后,一项彻底解决白葡萄酒混浊的新工艺终于诞生了。 1973年7月,当时的轻工业部在烟台召开了全国葡萄酒协作会议,70多家企业的专家代表听取了陈朴先题为《如何解决白葡萄酒早期混浊》的学术报告。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使中国白葡萄酒的生产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白葡萄酒晶亮透明,质量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接下来,成果接连出现了。就在攻克白葡萄酒混浊的同时,红葡萄酒早期沉淀的问题也得以顺利解决。陈朴先和张裕的科研团队冲破重重阻力,大胆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国内第一次对葡萄酒施行人工冷冻,以促使酒液中的酒石酸盐结晶,然后过滤出来。不久,这项新成果也在全国进行了推广。陈朴先担任张裕酿酒师40余年,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葡萄酒事业。她主持了一项又一项开创行业先河的技术革新,推动中国葡萄酒生产技术达到世界水平。 |
作者: 编辑:陈琳 |
上一篇: 50度酒鬼酒陷“塑化剂”风波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