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收藏鉴定的论坛上周六在杭举行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12月29日 08:24:39 星期一  来源:都市快报

艺术品真伪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

苏轼的《功甫帖》到底真的假的?

一场关于收藏鉴定的论坛上周六在杭举行

2013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苏轼的一幅《功甫帖》书法被中国商人刘益谦以5037万元人民币拍下。一时间,“月圆之夜,东坡回归”,关于文物回流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3个月后,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公开质疑,称《功甫帖》乃是伪作。这句话仿佛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直到今天,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上周六(12月27日),这三位上博(上海博物馆)专家中的单国霖和凌利中来到杭州,专门参加了在杭州中赢生命方舟尊享馆举行的首届中国“收藏·鉴定·拍卖·市场”高峰论坛。与会的单国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本来这件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之所以站出来,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说现在博物馆体系的研究员只会纸上谈兵,这摆明了是贬低嘛。”

收藏盛世 一方面超常发育,另一方面鱼龙混杂

本次中国“收藏·鉴定·拍卖·市场”高峰论坛,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等艺术品机构的十几位专家共同出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为论坛担任主持。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活动基地授牌仪式。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将在中赢生命方舟尊享馆设立基地,经常性开展学术活动。

从事书画鉴定近20年的陈振濂,认为目前正是艺术品市场的“收藏盛世”:“市场的‘超常发育’,把原本宝塔尖上的书画文物鉴定工作推到了大众化的前台,而繁荣的另一面是市场的鱼龙混杂”,他认为这便是举办此次论坛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此前在上博三位专家认为《功甫帖》是伪作后,业内人士随即纷纷发出质疑——“博物馆体系向来不插手民间收藏,这次竟然一反常态”、“老上博人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绝不为市场出具一份鉴定证书,现在高调点评,实非明智之举”……类似声音不绝于耳。

这次,上博资深研究员、72岁的萧山人单国霖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地表态:“就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辨别真伪 每件拍品不会全是真迹,伪品也有价值

“《功甫帖》事件”事实上还牵扯进了另一位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鉴定家王连起。在这次的论坛上,这位66岁的老先生,作为已故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审慎而保守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这幅《功甫帖》徐邦达先生曾经亲自鉴定并赞其‘神采飞扬’。事情出了之后,很多人跑来跟我说:哎呀,上博这不是给你老师泼脏水么。我想说的是,书画鉴定不是这么一回事。”

只要艺术品市场存在一天,真伪问题就永远伴随而来。在人们都在探讨“去伪存真”的方法论的时候,王连起先生讲起了大实话,“你不能要求拍卖行的每一件拍品都是真迹,这对拍卖行来说太难了。”

王连起认为:辨真伪,永远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些画,我看两行题跋就能辨别;有些画,我可能看一辈子也心里存疑。而现在的专家,好像上电视一样,不当即拍板真假就会觉得丢了脸似的,但书画鉴定、研究真不是这么一回事。”

而所谓的伪品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呢?王连起认为不然。“在故宫博物院,一样东西只要被认定是假的,就永远不得见天日,但这其实并不利于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表示:“对于我们研究的学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每一件藏品都不要轻易被轻视。”很多藏家希望所有藏品都是真的,“真的就买,买了就赚钱”,这种想法薛永年却并不认同,“不管你做什么职业,只要打算进入这一行,还是要看你下了功夫没有”。

目前有哪些书画鉴定方式?

多请专家,一票否决制

刚刚于12月中旬结束的西泠秋拍,总成交额达到了18亿余元,成绩喜人。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表示:“西泠秋拍的每一件拍品,都会配备大约3位专家对其进行真伪判定,只要有一个人说假,这件东西就不会拿出来拍卖。”

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拍卖行的做法:一票否决制。虽然依然不能保证拍品百分百都是真迹,但至少将比例提高了许多。

科技发展,高端摄影技术

目前,科技的发展也为书画文物鉴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比如刚刚参与出版了《宋画全集》的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就介绍了他们在最新出版的《元画全集》中使用到的高端摄影技术。

“每一张画的印章都能提取出来、放到最大,然后加以比对,既不会损坏文物,又能科学地得出结论,对于我们搞清楚画的年代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作者:记者 陈淑芝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