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上的慢生活康养旅居小镇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0年12月29日 11:02:46 星期二  杭州日报

初冬的永昌镇,层林尽染,姹紫嫣红。而遍布全镇的3万多亩竹林,依然青翠欲滴,置身其境,令人仿佛觉得穿越了季节,重新回到了“胜日寻芳”的浪漫春天。

2020年11月13日傍晚,清风摇曳,竹影婆娑,万盏竹灯点燃了“竹乡奇妙夜暨2020永昌镇首届竹文化艺术节”。永昌镇音舞社团5位美娇娘,用一曲自编自演的越剧《回娘家》,把境内唐昌、昌岭、青何、长盘、永昌5个行政村演绎得美轮美奂,引人入胜。

永昌镇位于富阳区西北部,与临安区板桥镇接壤,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松溪自北而南横贯全镇,下辖的5个行政村依山傍水,掩映在溪光山色之中,全域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常年空气质量指数为全区之冠,素有“竹笋之乡、生态之镇”之美誉。

这里有富阳区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唐昌村,一溪二岭山水秀,九桥十里风情浓,美丽庭院处处皆是,干部群众鱼水情深,共谱和谐乐章。

“十三五”期间,永昌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看四态促转型”发展战略、坚定“三个拥抱”不动摇,全面推进“三高”建设不松懈,立足竹乡特色优势,积极做好“竹”字文章,逐步形成“恬竹乡·漫永昌”慢生活旅居小镇的发展思路与定位,在经济转型、项目招引、环境整治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永昌镇在富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共战疫情,齐心协力扮靓环境,创新思路坚持发展,千方百计引育项目,围绕“五高五美”奋斗目标,坚定发展方向,鼓足干劲,“两战两胜”取得可喜成果,为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永昌力量。

辉煌“十三五” “五高五美”见品质

围绕整治高站位,“党建领美”有作为

始终坚持“党建强则发展强”理念,高要求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机制,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

依托“争星夺旗、比学赶超”大比武、年轻干部项目领衔攻坚、初心讲堂等机关党建活动,全面提升镇村两级干部的干事能力及服务水平,优化干事氛围。

提早谋划村级组织换届计划,科学制定换届预案,依托组团联村力量,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始终坚持“干中换、换中干”的用人导向,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人人争当“最美执笔者”。

围绕高质量发展,“产业富美”有成效

五年来,永昌镇始终坚持高新产业发展,在产业提升、项目招引、联盟运转等方面优氛围、强服务、促发展,全力以赴发展美丽经济。

先后引进杭州科技技工学校、济心园、“金色年华”、鑫运实业、南宋粮仓、无人机等项目17个,累计投资额达14亿元。杭州科技技工学校建成并顺利完成2020年度的招生计划,明年将全面启用新校区。济心园项目完成装修并开始开园试营业。“金色年华”唐昌社区项目已完成正式签约及公司注册,并完成样板区打造。南宋粮仓、无人机高压线路巡检等项目也在按期有序推进中。

依托原有的工业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制定传统行业整治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造纸、胶鞋、食品三大传统行业整治提升,所有的整治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培育并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永星化工、菲德博管业等公司的技改提升。

建立“漫永昌特色产业联盟”,创建“漫联盟”实体公司,提升并扩大联盟影响力,推动小产业的抱团发展。探索创新“常态化、可持续、公益性”直播模式,形成“政府搭台+联盟供货+公司运营+素人直播+公益基金”循环运营模式,并在全省红会工作交流汇报。眼下,黄氏臭豆腐、能树蜂蜜、老蔡根雕3个体验点已基本完成并开始接待游客,联盟效应得到有力提升。

围绕乡村高颜值,“全域秀美”有起色

环境是最大的民生。

永昌镇坚持高标准整治提升环境,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以“清洁家园、文明永昌”专项行动为基础,一以贯之建设永昌大花园。至今已完成并通过206省道专项整治行动、杭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考核验收,先后荣获“最美竹乡”“全国卫生乡镇”“中国竹子特色之乡”等荣誉称号。

常态化开展大比武活动,围绕“美丽村庄、美丽集镇、美丽河湖、美丽机关、美丽厂区、美丽庭院、美丽节点、美丽道路以及垃圾分类”每月开展“九大比武”,完成镇村垃圾分类规范化建设,全面扮靓大家园。

启动空间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做好村庄规划局调。整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推进实施青何村3A级景区村庄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以及长盘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污水零直排等美丽城镇建设项目,以创建促提升。

依托小队会、妇女恳谈会等形式,通过庭院定码、每月转码、分色奖码,以三色码公示和适度奖励引导百姓全民参与庭院美化和垃圾分类,截至目前“三色转码”工作已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并取得实效。

围绕服务高水平,“治理善美”有保障

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推进各村三治融合。以“法制宣传月”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10余次。发挥竹韵家事调解室作用,有效落实领导信访包案制,矛盾化解更加高效。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宗教点安全检查等,有序推进“谐和家庭”试点工作,全方位构建平安永昌。同时以“三色转码”工作为基础,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永昌风尚榜”探索乡村微治理,营造人人向善、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

围绕生活高品质,“民生和美”有优享

近年来,永昌镇依托各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打造居家养老的“长盘经验”并在全区推广。创建乡镇级居家养老示范中心并先后引进济心园、“金色年华”以及“雨沐青荷”三大养老项目,打开康养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投资3000万元对镇中心小学以及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学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推行农村小班化教育并成功举办杭州市、浙江省以及全国小班化教育现场会,积极打造永昌教育的“金名片”。开通富阳至永昌的公交线路,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永昌镇完成中心幼儿园二期改扩建项目,启动镇中心小学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唐昌、青何、昌岭3个村的农村饮用水提标改造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充分发扬博爱救助精神,开通红十字公益直播间,开辟博爱救助金的募集新渠道,进一步补充并壮大政府救助力量。

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一网一码一图”,寻求线上新经济,实现永昌美食、美景、美购及漫联盟产品的宣传,以及永昌“吃住玩游购娱”的线上服务。成功举办“竹乡奇妙夜”首届竹文化旅游节,以微型竹灯竹景,开辟夜游经济新蓝海。多措并举推进“文明永昌”“文化永昌”建设,建立“一所五站十点”文明实践阵地、打造“8+2”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设置“红会共建”“最美永昌人”等八大活动载体,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创新文体事业“321”发展新模式,制定出台奖扶政策,促进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

奋进“十四五” “两新五立”见真功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永昌镇将立足现有的发展基础及现状,继续以“恬竹乡·漫永昌”为建设总蓝图,以 “产业兴旺之美、生态宜居之美、乡风文明之美、治理有效之美、生活富裕之美”为奋斗目标,力争在产业新动能、宜人新环境方面实现“五个立起来”,将永昌建设成为三美融合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加快实现产业新动能立起来

围绕执笔担当,加快实现党建引领立起来。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的理念,以“争星夺旗·比学赶超”大比武、项目领衔攻坚、机关党建等工作为抓手争做“最美执笔者”。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机制,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持续推进清廉永昌建设,打造清廉学校样板,深化家门口监委建设。

围绕产村融合,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立起来。坚定不移地走农文旅养融合发展之路,在对接服务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深入推进“漫联盟”发展,积极探索线上经济。全力做好“点亮竹乡”系列文章,寻找夜游经济新蓝海。借助丰富的乡贤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到永昌,共同致力于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快实现宜人新环境立起来

围绕竹乡花园,加快实现生态宜居立起来。依托独特的自然山水及资源禀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继续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以“十里漫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村建设等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建设永昌大花园。

围绕科学时尚,加快实现乡风文明立起来。进一步挖掘永昌镇臭豆腐、鲜竹笋等的特色优势,持续做好美食文章,让永昌美食成为吸睛亮点。同时依托丰富的文化活动载体,深入挖掘“最美现象”,凝心聚力,讲好永昌故事。

围绕平安和谐,加快实现治理有效立起来。积极探索社会善治新模式。以数字赋能推动永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试点推进“永昌风尚榜”,逐步形成乡风文明、人人向上向善的乡村微治理新体系。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