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园惊梦”于丹也该醒醒了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11月22日 08:59:48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
事件回放: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 在场人士透露,这件事情自始至终,于丹至少有三点不妥:一是穿着不妥。超短、黑丝、恨天高,这样的穿着,与昆曲演出和现场气氛格格不入,这是高雅的艺术表演,不是吸引眼球的商业活动。二是语言不妥。“我代表观众”之类的话,更像领导同志做的总结性发言,于丹把观众完全置于被领导的地位,而不是昆曲艺术平等的爱好者和分享者。三是身份不妥。虽然于丹也有北师大教授的头衔护身,自幼也爱好昆曲,甚至能够背诵一些曲词,但是那毕竟不是她最擅长的领域,与现场表演的艺术家不在一个档次,有班门弄斧之嫌。
北大一夜,“学术超女”于丹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在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出结束后,拥有粉丝无数的于丹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分享心得时,却遭观众嘘声,被轰下了台。 不知于丹作何感想:明明是被请去镇台子的啊,怎么被轰了下去?!其实,被嘘下场,关键不在于于丹当时说了什么,而是她一向的言行,过度透支了大众对她的兴趣。 通过电视荧屏频频亮相,获得超高人气,无论是易中天,还是于丹,对于“电视学术明星”,普罗大众有着暧昧难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受。 “电视学术明星”们的走红,使学者从深居书斋到电视明星,而转变的过程也完成了传授方式的革命,“将大学讲堂搬到电视荧屏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经验型知识的传授,电视讲座因此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可以说,这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联姻。 但是,当学术遭遇电视收视率,当背后的利益链条若隐若现,“学术明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人们的质疑,常识错误也好,语出惊人也罢,商业化和娱乐化正成为两根最大的“软肋”。 其实,早在2008年,于丹便以1103万元的收入荣登“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第25位,位居作家之首。公众的纠结点,显然在于担心“学术明星”在商业浪潮中迷失主体性,将历史娱乐化、庸俗化,使严谨的学术被戏说、被商业化,学者被拖入了过度市场化的旋涡,成了为金钱而工作的“商儒”。 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之后,于丹的名气从国内迅速蔓延到国外,出席的论坛从学术延伸到商业,讲座范围从文化、历史、读书、音乐、传媒延伸到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甭管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她总能随手拈来,而削枝去皮之后,端上来的统统都是一碗热气腾腾味道大同小异的“心灵鸡汤”。不禁让人怀疑,她的高级套装里是不是随时都揣着一盒家乐浓汤宝。 如娱乐明星一般的档期安排,于丹正以每月数场,甚至每周数场的惊人频率,密集地出现在各种不同的论坛上。而无论是登上杂志封面,还是点评高考作文,抑或是到处开设讲座,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迎合各种潜在的消费者。学者身份和角色扮演的错位,公共形象受到质疑,才是于丹备受争议的关键。 如何遵循角色规范、如何珍惜公共话语权,于丹的“游园惊梦”也提醒所有正在兴头上的公众人物:时时说、到处说、啥都说,即使回回口吐莲花,大伙儿也有腻烦的一天。
|
作者:吴卓平 编辑:吴燕 |
上一篇: 中酒协承认白酒产品基本含塑化剂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