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凤凰”折射圈地模式之弊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4月17日 08:55:33 星期三 来源:浙江日报 |
过高的价格,很容易让人质疑这些景区的公共性。更遑论,一些景区将经营权打包交给一些私营公司,而这些公司以门票收入作为利润来源,其对景区的经营管理往往无法受到充分透明的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管,甚至为谋求上市而不惜以抬高门票价格制造业绩,这就更加使景区偏离了公共性轨道,变成某些人手中的暴利工具。凤凰古城收费的背后,正是有着谋求上市的“影子”。对这样一种打着维护景区、提升服务的幌子或收费或涨价的景区,尤其需要严格监督其涨价程序,不能听任自为。 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旅游经济,是不是除了圈地收费,就没有别的“道”可走了?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占营业收入比近五成,被指发展模式单一。确实,中国当下处于旅游经济快速成长的“黄金期”,“圈地”收钱、肆意涨价,即便老百姓暂时不爽,但出游的热情最终还是促使他们乖乖买账。但问题是,以“雁过拔毛”的心态发展旅游,本身就缺乏道义,缺乏远见。“门票经济”更是一种低门槛、低营养的景区开发模式,过于倚重门票,必然降低提供更加优质旅游体验的积极性,导致景区公共服务的滞后,降低旅游本应具有的立体性经济效应。 美丽的西湖,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样本。几乎关于凤凰古城收费事件的所有重要评论,都提到了西湖。精致的西湖被精致地运作,十多年来免费开放,放弃2亿多元门票,但杭州全市的旅游收入却从50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游客花出去的钱不是给某个运作景区的部门或公司,而是给了一方百姓,给了整个区域经济,这才是旅游经济的本义所在。 当然,西湖模式无法简单复制。问题是,中国正处于一个旅游经济高歌猛进的阶段。要想从旅游经济中分一杯羹,可做的事很多,诸如强化景区的人文色彩,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完善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提升第三产业,增强旅游经济对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力,等等。那种“圈地”收“过路费”,且贪得无厌的简单粗暴模式,理应早日丢弃。 |
作者:石子 编辑:徐广星 |
上一篇: “节约用水”非“涨价”不可吗?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