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7月08日 10:12:14 星期一  来源:每日商报

    昨天,一条有关“隐翅虫致命”的图文消息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迅速传播转发:“全北京市发出警示!注意红色小虫!请传出去!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讲,万一身上有这虫,用嘴巴轻轻吹走就好。绝对不要用手打。如果每个看到的人,能够转发十份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生命将会被挽救回来,请转发。”图片中显示的一条病人手臂上布满水疱,最大的一个有小碗碗口般大。

    事实上,这条消息去年就在微博上疯转,但之后被证实夸大其词,且图片也是虚假配图。

    上个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

    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治平和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注意力经济学教授张雷认为,微博、微信谣言的诞生和传播,一部分动力在于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意义。

    隐翅虫致死夸大其词 惊悚图片风马牛不相及

    昨天在微信中热传的隐翅虫消息,其实早在去年就现身过微博,并在当时成为关注热点。两者文字版本相近,图片一致。

    隐翅虫究竟是否会致命?

    浙江大学城市昆虫学研究中心教授莫建初说,隐翅虫生长于潮湿草地里,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如果把隐翅虫成体弄破,使其毒液触及人体皮肤,的确会引起人体表皮红肿。严重时,当表皮破损,可能发生溃烂。“但要说隐翅虫危及生命,这是不正确的。只有过敏体质人群当中的极少数人,可能在遭遇该虫之后,因严重过敏而有生命危险。普遍而言,这种虫子不会引发死亡。”

    除了文字内容夸大其词,图片更是风马牛不相及。通过谷歌图片用原图搜索后发现,图片中水疱其实是毒葛引起的,并非传言中的隐翅虫。据称,毒葛(也被译为毒藤)在中国并无分布。它的汁液中含有漆酚,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严重的就是图上那种大水疱。

作者:实习生 王韵雯 记者 李思婧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