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低头族”日益庞大触屏成瘾亟须疏导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1月07日 08:25:59 星期四  来源:每日商报

如果说,几年前,3岁的孩子会玩手机还让一些家长觉得自豪的话,现在则会让很多家长感到忧虑。随着电子触屏产品大行其道,“屏奴”低龄化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疏堵结合,让数量庞大的“少儿低头族”们“抬头看天”,成为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在一些小学,学生课间低头玩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河南郑州年轻妈妈任女士最近有点烦恼,5岁的女儿似乎对新买的iPad有些上瘾,以前吃完饭还缠着爸妈一块玩,现在经常一个人拿着iPad玩游戏,一坐就是个把小时,同父母的交流明显少了很多,强行收走iPad,女儿还会不高兴,甚至哭闹,这让她有点无所适从。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经历,各种各样的“屏幕”成为横亘在他们和孩子间的一道鸿沟,尤其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以来,这道鸿沟似乎越来越大。“以前孩子抬头看电视,低头还能看看书,或者和父母说说话,现在的孩子抬头看电视,低头看手机,课余时间完全被屏幕占领了。”任女士说。

屏幕“入侵”未成年人生活并非危言耸听。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其中,78.8%的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网一次;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10岁及以前的比例高达61.8%,17.5%的未成年人在6岁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

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也显示: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

记者在郑州走访的一些小学和幼儿园也反映,现在未成年人用手机越来越普遍,有些小学一个班上的学生七八成都有手机,而且绝大部分是智能机,微博、微信、各种游戏等最新潮的应用他们都会玩,有些孩子甚至在课堂上偷偷玩游戏、刷微信等。

在郑州一所中学任教的王蓉认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很容易导致自控力不足的未成年人上瘾,而且,也使得家长对孩子的上网管理更加困难。

“现在感觉和孩子最远的距离不是分隔两地,而是我对她说话,她一直在玩iPad。”任女士无奈地说。

孩童触屏成瘾,阻断亲情交流

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这件事让不少家长惊叹:智能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这么大?!

记者走访获悉,不少小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除了辅助学习、方便联系,一些学生还在课堂偷偷“蹭网”,有的甚至迷上网络游戏……对孩子来说,智能手机犹如一把“双刃剑”,究竟该如何理性面对?

智能风潮

一个班约七成小学生用智能手机

“很多人或许不相信,iPhone5s刚上市不久,就有小学生用了。”11月4日,郑州市金水区纬一路小学马小双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说,老师曾多次叮嘱家长,不让孩子拿手机到学校,有急事可以通过老师帮忙联系,但不少家长仍让孩子带手机,觉得更方便联系,心里有底儿。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副校长张帆也表示,虽然学校不建议把手机带到学校,仍有不少孩子带手机来学校,也有调皮的学生上课时偷偷玩儿。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带的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拿数千元智能手机的小学生大有人在。记者从一所小学了解到,用智能手机的小学生大多数集中在四、五、六年级,一个班上约有80%的学生有手机,其中又有约90%用的是智能手机。

除了接打电话,小学生们玩智能手机的花样丝毫不逊于成年人,微博、微信、游戏、看连载小说等,一样都不少。有些学生还在上课时偷偷玩手机,学校有WIFI的,就蹭蹭网,没WIFI的,就耗流量。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一个月下来,他的手机流量费要四五十元。一位老师坦言,因学生上课偷玩,他一个月曾从课堂上收上来六七部智能手机,在对孩子批评教育后,再把手机还给他们。

隐性消费

玩游戏上瘾有孩子掏钱买游戏点卡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小学生玩智能手机产生的一些花销,就像隐性的“无底洞”,比如,用智能手机玩网络游戏上瘾,一些孩子不断花钱买游戏点卡。

“吵也吵了,打也打了,究竟管不管用,只能走着瞧了。”说到9岁的儿子,郑州市民张女士很犯愁,她说,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竟躲在被窝里用智能手机玩儿。几天前爱人钱包里少了200元钱,追问后孩子承认,他偷拿钱在校门外的商店里买了游戏点卡。

游戏点卡?夫妻俩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像手机充值卡的卡片,有卡号、密码,玩网络游戏时充值后,可升级装备,玩得更“过瘾”。据了解,现在不少小学生通过手机玩网络游戏时,不惜花钱买游戏点卡提升装备。

近几天,记者走访郑州市区多家小学外的商店发现,很多店家或明或暗都在销售游戏点卡。

在纬二路一所小学门外,几家店都有点卡卖,不过放得较为隐蔽,针对不同游戏,点卡的种类多达十几种,面值从100元到10元不等。一位同学说,自己偶尔买几张,有的同学一个月要花几百元。

在丰乐路一所小学大门外的商店里,放点卡的盒子被店主放在放钱抽屉的角落里,放学后,不时有小学生来买。东侧另一家店内,也有点卡出售,女店主说,经常有孩子凑够10元零钱来买。

哪儿来的钱?一五年级的张姓男生告诉记者,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在玩网络游戏,也在买点卡,有的用零花钱,有的挪用压岁钱,有的想方设法向家长要钱,有没有同学偷偷拿钱买,不得而知。据大河报

“屏幕依赖”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最直接的危害在于视力下降。资料显示,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专家王卫群说,长时间玩手机等数码产品的确会加快近视进程,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未成年人近视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长时间低头观看和触摸电子产品还容易诱发颈椎、睡眠、手指等方面的疾病。

除了影响生理健康,“屏幕依赖”对儿童的心智发育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儿童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容易淡化现实人际交往,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有的孩子甚至不愿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从而导致自闭。”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说。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过早触网、触屏会破坏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造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变成“时间碎片化”;“碎片化”阅读还容易使人形成一种惰性和依赖,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对少年儿童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此外,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带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客观认知社会等都产生不良影响。

过犹不及,“屏幕依赖”危害多

“对触屏电子产品的依赖,可以说是独生子女和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孔德荣认为,科技产品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疏堵结合、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正面效应,一味打压孩子使用触屏产品并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孔德荣说,应控制孩子上网、玩电脑的时间,讲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避免其沉迷其中,还应对孩子上网玩的内容进行监控,做好引导工作,教给孩子一些上网知识,增强孩子的“网络道德”,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幼儿阶段,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确,任何电子产品只是工具,例如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电脑就是用来搜寻资料和看动画片。只要坚守这个原则,就不会沉迷手机或电脑游戏。”知名教育家陈禾在其微博中写道。

还有教育专家指出,亲子教育的缺失也是“屏奴”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为图省事,寄希望于“电子保姆”,导致孩子过早接触数码产品,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整天沉湎于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孩子难免会效仿。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参加社交活动。

此外,专家还建议,政府部门应对网站、网游等进行分级,鼓励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应用产品;电子产品厂商也可以考虑生产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产品,方便家长进行监管等。

作者: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