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袋为什么会爆炸?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2月06日 09:33:43 星期五  来源:都市快报

新买的电极式热水袋内部电极已经锈迹斑斑

    天冷了,电热水袋又开始畅销起来。可是电热水袋爆炸伤人的事,时有耳闻。有媒体报道,上个月,四川李女士家中电热水袋突然爆炸,两个月大的女儿深二度烧伤。有专家分析,电热水袋之所以爆炸,可能是因为加热的温度过高,导致热水袋内部液体汽化膨胀,最终发生意外。

    电热水袋究竟是怎么爆炸的?我们如何分辨电热水袋质量的好坏?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好奇实验室》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几个价格高低不等的电热水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出它们充电加热的极限温度。

    1号电热水袋 价格35元 加热极限温度 65℃左右

    2号电热水袋 价格29元 加热极限温度 70℃左右

    3号电热水袋 价格140元 加热极限温度 70℃左右

    4号电热水袋 价格25元 加热极限温度 60℃左右

    充电前,每个电热水袋的初始温度都在20℃左右,5分钟后,加热最快的2号电热水袋温度升到了70℃左右,之后,它一直在70℃上下徘徊。12分钟后,1号电热水袋上升到65℃左右;3号电热水袋上升到70℃左右;4号电热水袋上升到60℃左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器件研究所秦会斌所长说,每个电热水袋里都会有一个温度控制器,只要它没有发生故障,电热水袋的最高温度就只能在六七十摄氏度徘徊,在这个温度下,内部液体不可能汽化,电热水袋也不会发生爆炸。既然这样,那爆炸的意外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把这4个新买的电热水袋剖开,发现其中一个电热水袋的发热器已经锈迹斑斑,里面的液体也被染黄。

    “被解剖过的这几个电热水袋全部都是电极式的,既有固定电极,也有分离的移动电极。”秦所长说。

    通过解剖我们发现,不管是网店购买的100多块的电热水袋,还是小商品市场买的20多块的电热水袋,它们都是电极式的,而根据国标GB4706.1-2005和GB4706.99-2009的要求,电极式热水袋是禁止生产的。

    秦所长说,电极式热水袋里面一般都有一个盐类晶体,注入清水后,盐类晶体溶化,清水变成盐类化合物,热水袋充电后,盐类化合物就会导电加热。

    “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类化合物里,电极可能被腐蚀、生锈,而锈斑融入盐类化合物后,会降低它的电阻,热水袋的加热功率随之增大,这时候,如果电热水袋的温控器和非自复位热断路器失灵,电极的加热温度就可能会超过100℃,导致盐类化合物汽化,进而发生爆炸。”

    除此之外,电极式热水袋因为靠内部液体导电加热,在充电过程中还存在液体泄漏和触电的风险。所以,国家要求电热水袋必须是电热丝式或者电热管式,这两种电热水袋所用的材料不会腐蚀生锈,内部液体也不会带电,所以它们也更安全。

    “从我了解的情况,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电热水袋是电极式的,电热丝式和电热管式的很少。”宁波慈溪某电热水袋厂家老总说,电极式热水袋,因为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很容易被市场接受,这也是绝大部分厂家不顾国标,继续生产的原因。

    “如果电热水袋的所有器件都按照国标要求生产,跟电极式相比,它的成本至少增加10块以上,每个电热水袋的出厂价都要达到二三十块,再加上层层转手,到零售环节,它的销售价就会在100块以上。”

    这位老总说,现在有的电热水袋卖的是电热丝式或电热管式的价格,但内部结构却还是低廉的电极式,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建议大家在选购电热水袋时,可以用手摸摸看,电热丝式或电热管式热水袋,应该是网状丝线结构或者U形管状结构,而电极式热水袋一般都能摸到两个金属电极。

作者:郑建芳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