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烛纸钱少了,鲜花花篮多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2月23日 09:54:38 星期一  来源:今日早报

    冬至日55.5万杭州人扫墓,比去年多出20.5万人次

    香烛纸钱少了,鲜花花篮多了

    年轻人开始主导扫墓,扫墓祭奠更低碳

    又是一年冬至到。对杭州人来说,冬至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是个雷打不动的习俗。恰好,昨天既是周日,又碰上阳光明媚,很多家庭都是“全家总动员”,这就让这支本来就很壮观的扫墓大军,更加壮大了。

    昨天,杭城各大陵园扫墓人的流量,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南山陵园,依然以15万人次的数量稳居榜首。接着,是龙居寺公墓12万人次,然后是安贤陵园11万人次,半山公墓10万人次,钱江陵园4万人次,第二公墓2.5万人次,华侨陵园1万人次,总数达到55.5万人次,比去年冬至,整整多出20.5万人次。

    年轻人开始主导扫墓 今年扫墓祭奠低碳多了

    昨天一早,家住杭州树园小区的李先生载上一家人,开车赶到南山陵园扫墓。

    “我父亲是去年去世的,按杭州的习俗,去世的头三年,必须要在正冬至去扫墓。”李先生说,为了一早起床就能节约时间,早点出发,尽量避开高峰车流,他前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李先生的后备箱里,除了几样用来祭奠的水果和小菜外,还有一个他们自己精心制作的花篮,全然没有香烛和纸钱的踪影。

    “去年冬至,我妈专门买了纸钱和元宝。扫墓时,那个烟,把大伙都熏得够呛。今年的雾霾这么厉害,就跟这样的陋习有很大关系。所以,我早半个月就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最后决定,由全家人亲手制作一个祭奠花篮,既环保又更有意义。”李先生说。

    事实上,有类似想法的人,并非李先生一家。在南山陵园连绵不断的扫墓大军中,大大小小的鲜花花篮,已成为很多家庭的祭奠用品之一。

    自然,在陵园入口的商家们,也捕捉到了这个发生变化的商业信息,把原先的香烛、纸钱,统统换成了鲜花花篮。“小的10元,大的30元,这两天,销量都还不错。”一位卖花老板满意地说。

    经历过严重的雾霾之后,更多的杭州人开始痛定思痛。今年的扫墓祭奠,究竟有多低碳?记者昨天在南山陵园翠艺苑,随机选取了右16排—20排,在这75个墓前,仍然用香烛的,只有23个。

    “这几年来,随着年轻人开始主导家里的扫墓事宜,祭奠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低碳。”南山陵园办公室主任陈晖说,不过,因为部分年纪大的人观念一下子难以改变,坚持要带纸钱来烧,所以他们提供了免费租赁铁盆的业务,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陵园周围交通堪称龟速 建议扫墓出行也讲究低碳

    然而,与低碳祭奠相比,扫墓大军的出行,就显得不太低碳。

    昨天上午9点30分,当记者来到距离陶瓷品市场还有两三千米的地方,整个车流的通行严重受阻,有些耐心的车主安安分分地排队等着,而部分较着急的车主,则使出浑身解数插队,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通行更慢。

    大概龟速前进了半个小时的样子,才把原先只要四五分钟就能开到的路走完。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私家车里的人,因实在忍受不了这个速度,干脆下车拎上东西走路前进。

    “本想开车来可以不用拎东西,又可以直接开到陵园的停车场,能方便一点,真没想到,开车反倒更加闹心。”从机动车道逃到非机动车道的朱女士发起牢骚。

    “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起来了,每天一早马路上跑的私家车,那是多得不得了。要是大家都开车往陵园跑,不堵才怪。这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踩,踩出来的全是PM2.5。你们想现在坐在车里不受冻,马上大自然就会让你们吸毒气。”旁边一位中年男人听了朱女士的抱怨后,很不客气地批评起来。

    确实,昨天一早,南山陵园附近的停车场已爆满,周边能停车的地方也很快被占,车位紧俏得一塌糊涂。据观察,昨天上午10点左右,有个挤进陵园的高峰,而11点半左右,又出现一个离开陵园的高峰。

    记者在这里很想说一句,大家既然都已想到了烧纸钱会污染环境,改用鲜花祭奠;那怎么就想不到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呢?每年的冬至前后,公交集团都会开辟出多条扫墓专线,建议大家可以就近搭乘前往,尽量少选择私家车出行扫墓。

作者:本报记者 何丽娜/文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