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华:简洁、淡雅、空灵便是我的风格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7月31日 14:01:10 星期四  来源:杭州日报

见到杜曼华教授的那一刻,让记者暗自惊叹许久,80岁高龄的她,依旧保持着60岁的样貌,满头青丝中很难找到一根白发,采访中,她谈吐优雅,思维敏捷,身影矫健,岁月似乎没有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这也许便是多年艺术滋养的结果吧。

人物名片

杜曼华: 1935年生于上海,擅长中国画。195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留校执教至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吴山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收藏。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此生注定与艺术结缘

杜曼华告诉记者,其实当初她并无意选择绘画艺术作为今后的职业方向。杜曼华的中学时代是在上海的一所教会中学度过的,聪颖的她擅长工科,酷爱建筑专业,当年一心想要报考同济大学。然而,当年因为女生少,杜曼华平日里出的板报、壁画非常优秀,学校领导希望她能报考美术学院,经过几轮的思想斗争,杜曼华决定放弃工科,报考美术学院。“当时我就在想,反正对美术也没有太大的概念,考就考吧,反正也考不上的。在文科里面我当时最向往的是复旦大学的文学系。”

也许是杜曼华的天赋造就,经过考试,她顺利地被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院)录取了。“太意外了,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录取。我们同班一个女同学一心想考这个学校却没考上。我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当初刚入学那会儿,我还曾一度想退学,一心念着要去考同济大学。当时的助教老师不断地给我做思想工作,还拿来了许多原苏联的绘画书籍给我看,以便我更好地了解艺术,从而对艺术产生兴趣。在老师的劝导下,我终于安下心来,开始潜心学习绘画。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绘画艺术带给我的乐趣,也许冥冥中注定,这辈子离不开艺术的……”

就这样,杜曼华开始了她的绘画艺术生涯。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更激发了蕴藏在她身上的艺术才华和潜能。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除了自己搞创作外,大部分时间都奉献在了美术教育上。

孤山巧遇周恩来总理

“其实,我当时特别喜欢雕塑系,不过在分专业时,由于为了平衡党员人数,我最终被分配在了国画系。那时,我们经常去孤山写生。”杜曼华回忆说,有次在孤山写生时,还巧遇了周恩来总理。当时正值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更名之时,学生们对于更名为“浙江美院”还是“杭州美院”也颇有自己的想法。“当时一见到总理,我们这群当时血气方刚的学生,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总理,我们希望改成‘浙江美院’。周总理笑着说‘好啊,学生的建议也是要考虑的。’……”

师法自然创意境

杜曼华在艺术殿堂驰骋了50余载,曾经在潘天寿、邓白等老先生的教诲下,孜孜不倦在中国花鸟画领域探索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激发了她对传统绘画的浓厚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潜心研究重法度、讲规矩、传承有脉的工笔画科。她寻觅着传统与当代的契合、突破传统模式,创造出自己特定的艺术语言,成为工笔画科领军人物。

简洁、淡雅、空灵是杜曼华作品的最大特色。杜曼华长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她的作品以“平淡”二字而粲然独立于当代花鸟画坛。她的作品,多数简而又简,把画面元素减至最少,一块石﹑几只鸟﹑一丛水草或一枝花,被净化定格在画面上,形成单纯而宁静的世界,“惜墨如金”却雅致地表达出了她用色用墨的精心之处。

“我的画风转变是在改革开放之时,当时整个社会都在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破了吃‘大锅饭’的传统,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事业压力变大了。于是我在想,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人们回到家需要的是一个平和安静的空间来舒缓压力。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从我的作品入手,在作品中体现一种相对宁静,简洁、淡雅的意境。”杜曼华说。

年轻人要多学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杜曼华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杜曼华说:“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要多多学习中国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艺术都要学习,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巩固,最后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格。”

如今,80高龄的她,依然每天坚持绘画创作,“我平均每天会花上四五个小时来创作。这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记者 夏琳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