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润养的深秋食材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10月31日 11:24:40 星期三  来源:美酒与美食

 

 
润养秋色的滋补美食

  秋天的盛宴

  秋季日照渐少,气候也逐渐转得干燥,常常使人皮肤干裂、口干咽燥,也许在这个季节,关注饮食的人们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滋润”。“滋”是滋养,多食用水分充足的食物来补充体内的含水量,“润”是浸润,身体如若丰沃的土壤,能抓住食物浇灌给我们的水分并且能很好地吸收,这应该是秋季养生最完美的结果。

  说到补水,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饮汤,的确,秋天物产丰富,有很多适合煲汤的食材,但是秋天补水的饮食并不仅仅局限在汤水上,细细寻找,平常的蔬菜瓜果等等,也有不俗的保湿能力。比如细嫩爽脆的芦笋,所含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很高,绿色安全又营养全面,是被公认的健康食物,不仅如此,芦笋的含水量也超级丰富,它的嫩茎含水达到90%以上,多水之余又有大量的膳食纤维,非常适合秋天干燥的天气。比如蜂蜜,是蜜蜂们从百花中采来,味道甜蜜,天然健康,向来人们都是以物美价廉的滋补品来评价它,传统养生认为蜂蜜能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在秋冬季节喝一杯蜂蜜水,清热解毒,养气润肺。其他更有如雪梨、银耳、芝麻等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都能在这个时候为身体添一分滋润。

  有水有润

  九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草叶开始枯落、花木渐渐凋零,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因此要防止燥邪之气侵犯人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润肺成为此时的关键词。要润必须要有水,有水才会有润,所以在饮 食上要亲近含水食物,同样,干燥的食物要远离它们,比如炒制的瓜子、花生、核桃等等,多吃容易导致身体上火、心情烦躁。相反可以将花生、核桃等作为煲汤的辅佐食材,或者磨成粉变做一碗花生核桃糊。

  除了注意选择食材外,在烹饪方式上也要尽量避免油腻和各式的煎炸手法,油炸食品或烤箱烤制容易让食物过分干燥,火气偏大, 也会直接影响身体内的水分平衡。而白灼、蒸煮等轻柔的手法会比较受欢迎,白灼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营养,水也是温和的载体,又如蒸制的方式能让食材在充足的高温水汽中变熟,也能保证其本身的水分。另外,凉拌也是比较柔和的烹饪方式,不至于火气太大,非常适合秋冬天气的餐桌。

  情志的滋润

  不仅身体需要有水分,我们的精神同样需要好的营养去滋润保持健康,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着生理健康。秋天,是炎热的夏天到寒冷冬季的转变时节,时至秋令,地气清肃,天地间处于“阳消阴长”的 状态,花木枯萎,秋风秋雨,这种肃杀之气往往会让人心中产生悲凉垂暮之感,情绪上也会有忧郁烦躁的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减缓这种自然界的负能量对人体的影响,秋季养生重在对精神情志的调摄,注重体内气息的平和。在起居上我们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所以也应该早睡早起,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 早睡以顺应“阴”的收藏。

  秋天的运动

  属于秋天的运动多半是温和平缓的,此时人体的阳气正处在内养的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比如很适合秋天的登高,运动量不算大,过程也很平和,出汗不多不会导致阳气耗损。另外登高望远对于舒缓焦躁的情志有很好的作用,山顶开阔的视野会让人的心胸变得宽广,是自古以来极被推崇的养生运动。另外,像太极拳、八段锦等能很好拉伸筋骨的运动也非常合适。

  饮食推荐

 
冰糖红枣

  冰糖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小小一颗,补中益气、养血宁心,是非常好的滋养品。相比起一些昂贵的保养品,物美价廉的红枣也不逊色,在传统养生中,经常会用红枣来补身,因为它健脾益胃的功效特别明显,提升身体的元气。红枣的烹饪方式很多样,可以直接食用,可以是煲汤的辅佐,也可以做成甜品,或者就这样用冰糖水来熬制,简单却能让身体由内到外滋润起来。

 
双色绿豆糕

  双色绿豆糕

  一绿一白,是让人清凉的色彩,仲秋还保留着长夏的热度,用这微微的甜和凉凉的口感,给胃口与身体增添一份轻松和水润。
绿豆:清爽的甜品不仅是夏天的权利,绿豆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在秋天也是润燥的好食材,将其做成绿豆糕,细腻滑溜又凉爽。
椰汁:椰子性味甘平,果肉芳香滑脆,椰汁清凉甘甜,生津止渴,又有滋补清热的功效。与绿豆糕搭配,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都给人新鲜感。

作者: 编辑:陈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