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五十年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08月08日 16:47:44 星期三 来源:外滩画报 |
解散 1970年,随着列侬与麦卡特尼相继宣布退出,披头士实已解散。 “我并不对这个决定感到吃惊,”披头士传记作者斯皮茨告诉记者,“这四个小伙在20 多岁的时候组成了披头士乐队,当时他们其实还远未成熟,性格也尚未定型,这让他们能够以团体的形式生活和工作。十年过去了,他们成长为完全不同的人,世界观也产生了巨大差异,于是他们渐行渐远,再也不能像最初那样和谐地一起工作了。 事实上,他们也不想在一起工作了。 他们各自对不同领域产生兴趣,这是一桩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他们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人,这意味着小伙子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不同的。”披头士传奇故事纪念馆总监杰里·高德斯密斯(JerryGoldsmith) 这样向记者解释。这种差异在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大厅展现得淋漓尽致——约翰成为文化符号和和平斗士,保罗开始关注慈善事业,乔治对一切神秘主义事物迷恋不已,林戈则继续专注他的演艺事业。 也正是这种截然不同,使得披头士取得空前的成功。“将他们分隔开来看,我觉得没有一个是有意思的,也没有一个人可能对音乐和文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但当四人开始合作,相互竞争,奇妙的化学反应就产生了。他们将不同的特质带入这个团体,使其成为史上最具影响力、最有创造力的乐队,这种魅力甚至能够延续百年以上。”斯皮茨说。 在这位传记作者眼中,披头士四位成员性格中唯一类似的一点,就是他们都从工人阶级父母的身上继承了极强的工作精神。“尤其是约翰和保罗,当他们百分百投入自己的创作中时,周遭的一切便成了空气。他们将自己隔绝于世界之外,然后全情投入。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影响他们的这种工作状态,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几近完美。”斯皮茨说。 很多人都将披头士的最终解散,归因于列侬和麦卡特尼之间的竞争走向极端。“布莱恩死了,我们就瓦解了,保罗掌控大权,可你真以为有什么能领导我们吗?”1970年列侬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不无愤懑地表示。 不过,也有人认为是列侬本人的愤怒和易变,毁了披头士。“我感觉其他三人甚至都有点怕他,尤其是与洋子在一起后。”EMI 唱片的混音工程师菲尔·麦克唐纳回忆说。 以披头士在Abbey Road 录制唱片《Let it Be》为例:开工当日,列先是以不久之前发生车祸为由要求推迟进入录音室,而当他最后进入录音室时,大家发现他竟然还带着洋子和一张床,为的是可以让洋子躺在床上参与专辑录制并提供点评。“对此其他披头士成员都没敢出声抗议。”麦克唐纳说。 许多年过去了,不能接受披头士解散的粉丝,一度将这个结局归咎于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在披头士最后的日子里,麦卡特尼曾对伦敦《标准晚报》说:“约翰爱上了洋子,不再爱我们了”。 1969年9月,在《Abbey Road》成功发行后,列侬带着妻子洋子,及包括埃里克·克莱普顿在内的新班子参加了多伦多摇滚音乐节,并通知其他成员,他正在解散乐团,“就像离婚一样”。 1970年4月,麦卡特尼发表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宣布披头士解散。 尽管此前早有相同想法,但麦卡特尼宣布单飞的消息对列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衅,因为列侬认为,作为乐团的创始人,应该由他本人第一个宣布这个消息。他愤恨地告诉外界:“我真是一个傻瓜,没有做保罗做的事情,借此来卖唱片。” 事已至此, 列侬与麦卡特尼这对从小结识,彼此欣赏,共同成长,同样经历过年少时至亲离世(1956年麦卡特尼的母亲死于乳腺癌,1958年列侬的母亲茱莉亚死于车祸——编注)痛苦的哥们再也回不去了。 “天啊,这帮家伙终于要解散了。”格林·琼斯后来向《滚石》杂志回忆道。作为音响工程师,他自1969年1月开始参与披头士专辑《Let it Be》的制作和纪录片的拍摄。他回忆说当时的情况糟糕极了,乐团成员们矛盾重重,争吵不断,麦卡特尼和列侬就各自创作曲目的排序问题僵持不下,最后哈里森只好邀请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加入——因为有外人在能让披头士表现得好些。 然而,尽管乐团内部纷争不断,披头士解散前的最后两张专辑《Letit Be》和《Abbey Road》,依然被认为是他们创作才华日臻成熟的代表。“当四个人聚集在录音室时,他们散发的光芒让你无法忽视。”乔治·马丁爵士表示。 披头士解散之后,四个成员开始走向不同的人生。多年以后,在谈论起披头士时,哈里森曾如此说道:“一切都那么久远,是否我真的去过那儿,或许那只是一场梦而已。” 利物浦印记 如今,距离披头士成立,已经50年过去了。但他们的影响力并未式微——尤其在他们的故乡利物浦。 利物浦俨然是一片披头士的海洋。位于市中心的披头士传奇故事纪念馆,是游客的必游景点;街道上四处可见与披头士相关的纪念景点标示;百货公司的巨幅海报,依然以披头士作为经典的形象代言人;Hard Days Night Hotel(根据披头士著名单曲《A Hard Day’s Night》命名)是全利物浦最昂贵的精品酒店⋯⋯这是一个被“披头士”滋养着的城市;50年前,披头士的四个男孩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在披头士的创作中, 融入了关于在利物浦成长的记忆,其中包括闻名遐迩的《Penny Lane》、《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Penny Lane》是列侬妹妹茱莉亚·拜尔德最爱的披头士曲目之一,歌曲名便士街就在她和列侬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附近。正是在那里,17岁的列侬认识了15岁的麦卡特尼和13岁的哈里森。他们和另几名伙伴组建了“采矿人”乐队,这就是披头士的前身。 便士街距离麦卡特尼和列侬的旧居不远,所以成了他们年少时结伴外出的固定地点。从利物浦市中心打车到此地,大约需要40 分钟。 也许是载过太多游客来这里参观,一听说我们要去便士街,司机便已熟门熟路地帮我们规划了一整个参观流程——街道一头是著名的披头士理发店,对街的几家酒馆是他们早期在利物浦表演的固定场所。如果表演得很晚,他们会在隔天早上去附近的咖啡馆吃早餐,聊天,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 麦卡特尼于1967 年创作的《Penny Lane》, 收录在专辑《Magical Mystery Tour》中。它被认作是麦卡特尼与列侬之间的一场创作竞争——1966 年, 列侬也以幼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歌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而草莓甸(Strawberry Fields)正是列侬年少时居住地附近的一个童子军活动场所。在《Penny Lane》中,麦卡特尼这样回忆儿时的街道:“街口的理发店贴满了名人照,市郊的天空一片湛蓝,穿着女王玉照的消防员,路边小摊的炸鱼和炸薯条?便士街道总在我眼前浮现,在我耳畔萦绕。” 因为这首歌曲,如今的便士街已扬名国际,街边的理发店依然还在,不过已经贴满了披头士的照片。 与利物浦的许多地方一样,50年过去了,不少当地人依然在依靠披头士效应赚钱。“我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披头士的发型,不过来个披头士样的荷包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理发店老板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道,尽管披头士发型是该店的招牌之一。 除此之外,这个地处利物浦郊外的中产阶级社区与麦卡特尼的描述大相径庭。这里没有消防员,没有炸鱼薯条,街角也少有女郎出现。 整个街道不过百米长,四周是大片绿地,白天的时候人烟稀少。据说,有人曾就此询问过麦卡特尼,他本人则坦诚说,歌曲内容本身有刻意美化回忆的部分。 对往昔充满美好回忆的不仅是麦卡特尼,列侬亦是如此。1945至1963年间,他与咪咪姨妈一起住在Mendips,后随披头士巡游全球,再后来移居伦敦和纽约。“总有一天,当我不再有名,我会回到这里,过平常人一样的生活。”成名后的列侬曾数次这样表示。 列侬本有机会回故乡。“咪咪姨妈是11月7日过生日,约翰打来电话,说会在圣诞节后或1 月初回利物浦,一大家子打算在Mendips聚会。在利物浦期间,他还会参加鲍勃·哈里斯的《老调重弹》节目录制,那是大家都很爱的电视节目,所以每个人本来都非常期待。”茱莉亚回忆说。 然后,所有的一切都永远定格在了1980年12月8 日——列侬在达科塔大厦门前遭马克·查普曼枪杀。32年过去了,列侬遗孀小野洋子以另一种方式为丈夫完成夙愿。2003年, 洋子以16万英镑的价格买下Mendips,并将其捐给国民信托组织(National Trust)。“在洋子之前,这里的业主是一名律师,”Mendips 的守门人西蒙·奥斯本(Simon Osborn)告诉本报记者。 Mendips是披头士成员旧居中唯一保持原来风貌的建筑,每年吸引超过1万名游客到访,其中不乏歌手,他们到此朝圣先人或者缅怀过去。2011年,鲍勃·迪伦来到这里。“我能在约翰的房间单独待上一会儿吗?”他关上房门,仰面躺倒在列侬的床上,抱着吉他,一遍又一遍弹奏起那些记载着往昔岁月的歌曲。 |
作者: 编辑:陈琳 |
上一篇: 夜游西湖 越夜越温柔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