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老记眼中的奥运囧事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08月08日 11:23:10 星期三 来源:今日早报 |
即便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在全世界面前自卖自夸,搜刮出他能找到的一切最优美的形容词,来评价本届奥运会到目前为止的工作,但那些经历了多届奥运会采访任务的老记们,显然不会轻易买账。 奥运期间,本报记者在伦敦现场采访了四位参加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各国记者,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发现了不少令人苦笑不得的奥运囧事。
囧事一 作为本报特派伦敦的5名记者之一,拥有奥运注册记者证的伊志刚在奥运开幕后的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件囧事。 原来,他的电脑只要一到主新闻中心,就开始“抽风”,接连换了好几个工作台都无法连接网络。奇怪的是,同一根网线,其他人用就可以。 折腾了半天,伊志刚打算求助主新闻中心的“技术宅”,他们的工作就是协助记者调试中心的技术设备,包括电脑和网络。 第一个上阵的一位英国人说:“噢,你这个系统是中文的,我看不懂。” 英国人带来一个中国人,这个中文翻译差不多把界面上的所有词都用英语说了一遍,英国人还是挠头。“噢,我看懂了,但是我搞不定,你等一下,我去找个厉害一点的来。” 于是,英国人又带回了一个传说中是IT高手的印度人。 “呃,是不是你的电脑有问题?”10多分钟过去了,貌似印度人也没头绪。 “你跟我来一下,我找个再厉害一点的。” 伊志刚跟着印度人来到一群“技术宅”当中,差不多主新闻中心所有修电脑的都来围观他的电脑,但没有一个高人跳出来说,该怎么办。 “要不退款吧。”伊志刚也不想再为难这些理科男。 “噢,退款可以,你往这个地址写一封email,到时候会有人回复你。”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张纸。 “我人就在这里,电脑也在这里,你给我退不就行了吗?”伊志刚很纳闷。 “非常抱歉,退款的事情,只能通过电子邮件解决。”工作人员一再坚持,伊志刚也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离奥运闭幕只剩不到一周时间,伊志刚的退款邮件到现在也没收到“已解决”的回复,倒是每次走进主新闻中心,他都能看见几张比同行还要熟悉的外国面孔,见到他,都会尴尬地笑笑,然后绕着走。 讲述人:伊志刚 本报特派记者 主新闻中心的“技术宅” 看到我都绕道走 囧事二 讲述人:史蒂夫 马来西亚记者 网络显示无票 赛场却有大量空位 史蒂夫是马来西亚记者,这次在伦敦和女朋友并肩作战,他报道奥运会,女朋友则在奥林匹克公园门口检票。 前几天,他从女朋友那里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群非洲来的观众,特地飞到伦敦,打算来看朋友的比赛。没想到,长途跋涉到了奥林匹克公园门口,傻眼了。因为来之前没在网上买票,被检票的拦下了。 其中一个非洲人很纳闷,指着公园门口的票房,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可以在这里买票的。” “非常抱歉,先生。这些不是卖票的,这里是用来取票的,你得先在网上买票。”志愿者耐心地解释。 “你说什么?我没听错吧?你们搞这么多票房不卖票?一定得在网上买?我都站在你门口了,为什么还要我去网上买?”非洲人一口气喷出了一串问号。 “非常抱歉,这个是奥组委规定的,非常抱歉先生。”志愿者一口气蹦出了好几个sorry,但就是不让他们进去看比赛。 其实,伦敦奥运会只在网上售票的规定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我去过好几次奥运会,在伦敦之前,每一届都会留少量门票卖给现场排队求票的观众。”史蒂夫说。 网上售票也给组委会带来了尴尬,很多观众发现网络售票系统无票,现场却有大量空位,组委会无奈之下只好拿士兵补缺。有网友在伦敦当地论坛上抱怨:“为什么要拉本该在外面安保的人进去看比赛,而我们这些想看比赛的人,要么苦等在场馆外面,要么在电脑屏幕前绝望地刷票。” 针对网络售票这一点,伦敦奥组委的解释是,这样可以给全世界的人一个平等的购票机会。不过,貌似现在全世界的人,都不买他们的账了。 作为一名老牌体育记者,汤姆森采访过多届奥运会,但当奥运来到伦敦,这位英国人却着实高兴不起来,因为组织的混乱和安保的隐患,都让这个东道主觉得脸上无光。 谈起过去一个多星期的经历,汤姆森特别提到了奥运会射击场馆管理的混乱无序。其实比赛开始前,远在皇家炮兵营的射击场就名声在外,不过并不是因为比赛,而是那些“神出鬼没”的狐狸。 当奥运会射击比赛开始后,传说中的狐狸倒没有出来捣乱,可这里的组织工作却是一塌糊涂。 “由于射击场都是临时建筑,因此包括运动员休息室、混合采访区和记者工作室等等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动板房,可那些奥运冠军在结束比赛,前往休息区时,居然要走过一段很长的公开通道,而这里,各种持证记者都可以随意进出。”汤姆森如此形容着射击场馆的设计隐患。 更有趣的是,不少运动员还会在这里与自己国家的粉丝合影、签名。“大家都清楚,在尿检之前,运动员是不被允许与外界接触的,可射击场这样的组织管理工作,显然问题很大。”虽然明知管理有问题,但汤姆森也是无可奈何。 “对于记者和追星族来说,这是好事,但像奥运会这样的比赛,却发生这种事情,实在让我们觉得脸上无光。” 对于英国人来说,篮球并不是什么热门项目,于是,他们的奥运会篮球馆被建成了一个可拆卸的临时场馆,奥运会之后,你就可以和它挥手告别了。 这样的临时建筑,自然问题多多,而让马克印象最深的,就是“方便难”。 作为一名专职的篮球记者,马克来伦敦最大的任务,就是全程跟踪采访美国“梦十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因此即便篮球属于“高需求”比赛,但他还是会每天去提前预约,到比赛现场观看美国队的比赛。 经过前几天的采访,马克悟出了在篮球馆安心看球的窍门,那就是必须少喝水。为什么?因为喝太多水,就要上厕所,可等你上厕所回来,位置也许就没了。 原来偌大的篮球馆没有一个厕所,想方便可以,必须去场馆外。 “志愿者还告诉我,如果我离开原来的座位,其他记者都可以坐,万一回来时记者席没有位置,我就只能站到通道边看比赛了。”对于篮球馆的这种设计,马克也觉得不可理解,“之前有一场比赛,我憋了整整三个小时,这样的采访,真是一种考验。” 囧事三 讲述人:马克 美国记者 篮球馆内没厕所 采访必须少喝水 囧事四 讲述人:汤姆森 英国记者 皇家炮兵营够混乱 冠军可以到处跑 | ||||||
作者: 编辑:陈琳 |
上一篇: 【吐槽有理】:奥运会是什么?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