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1月11日 09:29:14 星期五  来源:每日商报

201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因面临“2012”,人们产生着各种情绪,想要做一些从前想做不曾做的事,或者让自己彻底改变一下,因此各种“宏伟”的个人计划出现了。转眼间,2012年已经过完,那些计划实现了多少呢?大学老师萧寒是当时“她他”的一个被访者,以他为核心的一群人,在2012年用真实的影像发声,嘶喊着一群心中还有热血的人“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欲望。

导演—萧寒

监制—老雷

摄像—张琳、程博文 剪辑—郭伟松

《丽江·拉夫斯基》成员

想用纪录片说点什么

一年没有见萧寒,他的2012计划还历历在目:记得之一是将前一年开始的关于丽江的纪录片完成,参加评奖;之二是一群人开着汽车去英国。如今第一个计划得以圆满实现,已经捧得几个奖项,第二个计划因为签证问题搁浅,但他们因为带着纪录片参评各个独立电影节,顺便游历了大半个欧洲,也算部分实现。同时因为前面做的事情开启了新的计划:由第一次初试长篇题材纪录片得到的巨大喜悦,他们决定将还没使完的劲及被勾起的创作瘾进行延续。自2013年开始,做一个关于西藏题材的纪录片,同样是关注那里的人,各种各样的活法。这个计划没有结点,可能会花几年时间去慢慢拍。

这个团队的组成具有鲜明的学院风格:萧寒是浙江工业大学艺术系老师,老雷是清华大学老师,而创作团队中的张琳、程博文和郭伟松,则分别是他们带的研究生。最初只是老雷提了这么一个点子,鼓动萧寒去做,没想到学生们想要报名做义工的挤破头,后来精选了几名优秀者加入,这就是个由激情而就的团队。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迷惘,但在萧寒他们这群一直保有莽撞少年情怀的“老愤青”心中,这迷惘与拧巴是如此强烈,总是鼓动着他们想去思考和拷问些什么,追究自己不舒服的原因,以及自己该如何存在。而终于有一天发现了纪录片这种形式,萧寒觉得他找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

选择关注丽江的人,是因为它实在是太能代表一种时代的情绪。丽江是什么?一个被符号化为“慢生活”和“艳遇地”的地方,还是一个滋生虚无感的温床?这里有一群来自各地的人,用生命或长或短的时间与之交集,有些人住下,有些人离开,有些人用这里来完成与日常角色的断裂。正是形形色色的人,逐渐为这个地方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秩序,相对于流水线般严丝合缝的都市,丽江是个奇特的存在。萧寒工作室的这群人觉得,这正是一个呈现各种活法、观念的容器。

拉夫斯基的丽江体

《丽江·拉夫斯基》是这本时长80多分钟的纪录长片的名字,乍一听有点无厘头,经解释,来自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这是最经典的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也就不难理解,他们想呈现的是关于丽江的各种“人戏合一”,每个到了这里的人都很认真地演着一个属于丽江的自己,有些分不清真实与虚幻。正如他们的创作阐述里所说:“在丽江,有一群年轻人在很认真地扯淡,或者,这份扯淡会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到你我内心某处或明或暗的角落。”这样的感觉,当然也是完成创作之后才得出的。

这样的题材听起来就够好玩,也够引起都市人的共鸣,无论有没有去过丽江,也都会好奇那些在丽江的“有故事的人”携带着怎样的比电影还精彩几倍的故事,而且,它们是真的,这些人也愿意在镜头前讲述,这就足以令创作者激动了。导演萧寒用自己的存款买了5万元的器材,带上两个学生,找了一个暑假就杀过去了,在一个客栈住下,开始寻找他们眼中有趣的人。

但是事情进行得没那么顺利,在游荡了一个月,拍掉几十卷带子之后,萧寒发现事情的发展和预想有点出入:他们之前锁定和预设过的人物、故事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精彩,而令人激动的点一直没有出现,团队陷入焦灼。终于有一天在酒吧里遇到了一对重要的拍摄对象,一对在丽江生活了6年,离婚后却还在经营同一个酒吧的夫妻,他们的生活呈现着一种奇特和冲撞,这令他们陷入了一种创作的兴奋……

没有故事的故事

这本还在细微修改的《丽江·拉夫斯基》已经入围了几个专业奖项评选,比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新人奖。从半年前片子最后完成到现在,它已经在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和创意场所作了点映,反响还不错,80多分钟的片子大家都能耐心看完,并且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互掐,分成几派观点。萧寒回忆比较集中的一种评价是:“刚刚看到名字的时候想把它当成旅游攻略来看,看到中间觉得很不舒服,和想象的丽江反差很大,觉得这些人怎么这样啊?但是看到最后却会觉得恨不得明天就买张机票去丽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片子由很多碎片式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讲述构成:酒吧、歌手、客栈老板、过客……每个人的讲述都是生活的一个切面,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集中地大量呈现,让人有些呼吸困难。也许算是“没有故事的故事”,但萧寒他们偏执地认为“能思考本身就是件有价值的事”。这是一本开放式的片子,没有导向、没有结论,每个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时代感及人性本身就很迷人,也许多年以后看起来,它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这也正是纪录片最独特的魅力。

那么,经历了这次寻找式的拍摄,他们的内心找到答案了么?萧寒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接受了自己拧巴这件事,对生活变得更坦然,包容度会更高,这也是一种成长。而学生之一的张琳,在拍完这本片子之后也在丽江漂了一个月,要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个世界。监制老雷在忙着后期和评奖的事,又在鼓动大家去西藏了。其他的主创人员,也都由此走上了独立纪录片工作室的道路。这也许是2012年以及那个夏天留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作者:文/记者 张洋 图片/被访者提供 编辑:陈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