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来的“婚”姻 求婚攻略指南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1月28日 09:18:35 星期三 来源:新浪时尚 |
导语:无数描绘美好爱情的电影中,总少不了这样的桥段:男人深情地单膝跪地,手持耀眼夺目的钻戒,款款说出“你愿意嫁给我吗?”不管故事情节是否在意料之中,也不管求婚方式是否俗套,许多女孩看到这一幕都会难以克制感动和泪水。而那些表面看似冷酷的姑娘,虽然嘴上说着“老套”,但如果此生没有被求过婚,也一样会非常不爽。 一、逼急了,也不能硬来! 单膝下跪掏戒指这一惯例其实有着悠远的历史源头,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西方就有求婚形式的文字记载。 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前,传说有一位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女方家庭对他们的感情极力反对,一怒之下,男孩将女孩从家里绑架出来,强行与其举行婚礼。这段闹剧以男孩受到惩罚,女孩名誉与命运从此一落千丈收场。 为了杜绝悲剧再次发生,教会决定规范要求,提高结婚门槛——所有新人在举行婚礼前,都需要进行一场附加仪式,以如同政府提案一般“提出议题”(propose)的方式,非常正式地征得对方的同意。为了表示契约的形成,请求方需要拿出一样贵重物品来作为契约的“证物”。物品的贵重程度决定了契约的神圣度,只有另一方接受此“证物”,契约才算生效,双方也才能获得“前往上帝圣坛前方举行神圣婚礼仪式”的资格。这道提供契约的流程,英文称作“Proposal”,中文里管它叫“求婚”。 被战争充斥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也“简单粗暴”。 二、最美的爱情信物——钻戒 求婚习俗有一千多年历史,而赠送“爱情信物”的源头更可追溯到三万年前。猿人们虽还未进化完全,但对于求偶的欲望却天下大同,雄性会用草叶编织成手环系在伴侣手腕上以示对她的所有权。到公元前2800 年,每对古埃及夫妻在下葬时都会在左手中指上套一枚银环或金环,以保障死后依然与爱人心灵相通。公元前二世纪时,女方婚前会收到男方的一枚金戒指作为定礼的一部分,但在婚后就得换上铁戒指,这是她成为爱人“法律证明所有物”的标志。公元前一世纪,亚洲出现一种名叫“连环”的神奇饰品(现在人们叫它益智环),它被苏丹贵族和阿拉伯酋长们频繁使用,用来“标记”部落里那些已经成为他们妻子的女人们。 随求婚契约出现,求婚戒指应运而生。 公元1217 年,萨利伯雷大主教一声令下,求婚成为宗教规定,戒指的意义也由此被敲定。十六世纪,欧洲大规模流行连环银戒,选择金银等贵重金属材质,是为了凸显这件证物的珍贵价值,从而印证求婚契约的意义非同一般。而钻石是古时人们认定最坚硬的东西,用来表示爱情“情比金坚”最合适不过。古代有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时留下的碎片,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也有人认为它是丘比特爱情之箭箭尖的原料。钻石在英文中为“diamond”、法文为“Diamante”、德文为“Diamant”,它们都源于古希腊文“adamas”,意思是不可征服。纯洁、璀璨、坚硬、独一无二的特征,使它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最早有明确记载作为定情信物使用的钻石戒指出现在1477 年,来自奥地利麦斯米兰公爵。公爵深深爱上了法国的玛丽公主,为了得到公主的心,他召集了众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石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和公爵笃定的心,为公主戴上钻戒一定可以得到她的爱。于是,公爵在一封情书中写道:“定亲之日,必当戴上钻石为饰的指环。”后来当他把那枚雕刻成“M”字样的钻戒戴在公主左手无名指时,公主幸福地点头应允。这不仅成就了一段载入史册的传世爱情,更开创了赠送钻戒订婚的传统。作为第一个戴着钻戒结婚的女人,玛丽公主婚后的幸福生活也在几百年间为世人所羡慕。她成为了史上最幸福的女性代表,而钻戒也自此成为世代情侣们格外珍视的爱情信物。 基督教式的结婚仪式中,牧师手拿戒指按顺序轻触新人左手,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命”,最后落在左手第四个手指上,因而形成钻戒要戴在这支手指上的传统。浪漫的古埃及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们相信钻戒要佩戴于左手无名指的原因,是它与心相连。 几百年来,女人对钻戒独特的情结未曾磨灭。之所以看重,不仅因为名贵,更因为它所代表的难舍爱意。坚不可摧的钻石与今生不变的爱情被人们联系在一起,在崇尚平等、追求生活意趣的今天,一枚优质切工的钻石不再为皇室或富贵人家所独享,作为永恒的爱情承诺,它见证无数女人一生的幸福。 古时耶路撒冷的婚姻契约,和现代婚礼中的宣誓有共同的寓意。 虽然男人向女人求婚是古老的传统,却也有女生“逆袭”的特殊时刻:在英国和爱尔兰,女孩可以在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向心爱的男孩主动抛出婚姻的橄榄枝,电影《闰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其实高高在上的维多利亚女王当时也主动向阿尔伯特亲王求婚,这一举动被视作来自君王的诚挚邀请,邀请他和她一起承担起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
作者: 编辑:吴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