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虾农说那“四号浦”的故事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14日 08:57:49 星期一  来源:杭州日报

西湖区双浦镇引钱塘江水用于水产养殖业。记者 李忠 摄

 

西湖区双浦镇一带的人,习惯把门口的小河喊“浦”,一号浦,二号浦,连取个名字都不愿意。

查了“浦”的字面意思,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双浦镇的多数村庄都紧挨着钱塘江,江水东流,出了杭州湾,便到了东海,这么想来,用“浦”字来命名门口小河,倒也贴切、明了。

靠水吃水。双浦这个地方,向来养鱼出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报得上名字的,报不上名字的淡水鱼,一应俱全。

15年前,大家还在养鱼的时候,心思活络的陈加国成立了泗乡水产专业合作社,跟风养起了罗氏沼虾——就是我们现在在“台海岸”餐厅吃到的那种,头大,钳蓝,有嚼头。

陈加国当时的念头是,“这个地方养得好鱼,也应该养得好虾。”

现在整个周浦近七成的沼虾,都通过陈加国的水产合作社打包销售,“事业有成”了,老陈讲起当年的创业史,反而“轻描淡写”了,“就挖了口塘,种了几棵树,从门口河里引的水。”

他说的这条河,就是家门口的“四号浦”,河面不宽,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也就两口烟的功夫,老陈说,“小时候在这里游泳,憋口气,扎个猛子,就在对岸了。”

在地图上,四号浦“身材”娟秀,但来头不小,去向重要——由钱塘江进,从珊瑚沙出——后者是杭州城区重要的取水点之一。

水好,能养好鱼,也能养好虾,老陈想得没错,“四号浦的水放进来,养水半个月,就好养虾了。”

四号浦的水能养沼虾,一号浦、二号浦的水也能养沼虾,再加上养虾的效益不错,当年连续出了好多个“万元户”——双浦镇农办的许桂华算是最早一个,1992年时候,靠养虾赚了3万元,而这一年,浙江省的职工年均收入还没到3000元。

一传十,十传百,“万元户”的产生,让大家争相效仿。双浦养沼虾的底子,也就这么打了下来,高峰时候,整个镇的养虾产业,快到1万亩了。

产业做大了,也让老陈看着着急,“哪有这么大的市场啊,市场上都已经饱和了,供大于求了,你还说我的虾成本8元,要卖12元,谁会理你啊?”

好在老陈把沼虾卖8元一斤的那年,“台海岸”的投资人王明传找了过来,当时,他去过广州,到过广西,北上江苏,满中国找最好的沼虾。到了双浦镇,王明传不走了,“你这个虾,吃起来甜,韧劲足,做刺身最好,卖8元钱一斤太便宜了,卖38元还差不多。”

老陈一听,觉得“救命稻草”来了,前前后后谈了两年,兜兜转转终于把“台海岸”沼虾店请到了杭州,于是老陈也成了他唯一的供货商,“今年就和他签了600万元的协议,算下来40元一斤,比市场价还高些。”

但好戏还在后头。老陈和“台海岸”这么一折腾,品牌效应出来了,把丢失的市场份额又找了回来,“现在我们合作社有3000多亩虾塘,四分之三的沼虾,还是在杭州各大农贸市场销售的,价格嘛,高高低低的,但8元一斤的事情,后来没发生过。”(下转第2版)

听虾农说那“四号浦”的故事

(上接第1版)

老陈和王明传熟络了,话也聊开了,问他从台湾一路吃来,为什么就选了双浦的沼虾?王明传告诉他,“虾肉甜,主要是钱塘江的水质好,水质的硬度适合养虾,同样是在珠海养沼虾,海水淡水一混合,就没这个甜味了。”

15年下来,老陈算是把养沼虾这件事情给摸透了。但他最近又想做件事儿,把建在虾塘上叫了十多年“加国渔家乐”的农家乐给改个名,“以前都是瞎弄弄的,老婆烧菜,我就端盘,连取个店名,都是我的名字。最近想改个名字,要洋气些,但现在还没想好。”

为了做这件事,老陈从巴厘岛拉了一集装箱装饰品回来,三百多年的椰树、火山岩雕塑和军舰老甲板等等,“我这个农家乐,也要做得有特色些,就搓搓麻将、打打牌有啥意思?我这边的特色就是虾,吃虾‘抲’虾。”

也因此,老陈在基础工程上丝毫不敢怠慢。前年就按照镇里要求,在农庄里做了个玻璃钢厌氧池,“这个做餐饮的水,肯定不能直排,只要直排,四号浦就脏了,还养什么虾。”

就在去年,老陈去西湖边一个山庄吃了顿饭,“我回来就在农庄里照这个楼一模一样在虾塘边盖了栋,这个月就好迎客了。外面好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习学习。现在,光养虾不行,要做产业链。”

在这栋土黄色小楼边,一棵樟树已经和二楼窗台齐高——15年前,这棵只有手指般粗细的樟树苗,五毛钱一株,和众多虾苗一同被老陈买进泗乡水产合作社,前者入地,现已笔直参天,郁郁葱葱;后者下塘,拿到了“中国沼虾第一镇”的招牌。

我们开玩笑问老陈,“万一有一天四号浦被污染了,哪你怎么办?”

老陈笑笑说,“那就完了,虾养不成了,谁还来门口一条臭水沟的农家乐吃饭?这种假设肯定不会有的,我们也不肯。”

 

作者:赵海旭 杨蓥晖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