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杭城烧麦卖疯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11月25日 08:08:33 星期二  来源:每日商报

    最近几天,文三路上一家叫“小麦哥”的烧麦店总是人头攒动,马不停蹄连轴转的生意让老板张建富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其实在开这家“小麦哥”之前,张建富对烧麦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就心中没底,曾经作为试水的“35克”烧麦店生意就像温吞水一般,“小麦哥”的崭露头角终于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细心的消费者已经发现,眼下杭城街头巷尾烧麦店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在一些黄金地段几乎赶上了馄饨和小笼包,对于馄饨和小笼包这两种小吃,杭城食客再熟悉不过了,只是烧麦的“抢镜”,让很多消费者也始料不及。

    王容卿原本在新华路上经营着“东华便菜便饭”和“米家”两家餐馆,两个月前,一家名为“味鼎斋”的小吃店出现在他的“东华”隔壁,打听之后才知道主人也是他。走进“味鼎斋”,人声鼎沸,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这里的主打产品就是烧麦,很大一间透明厨房清晰可见多个面点师为制作烧麦而忙得不亦乐乎。王容卿告诉记者,因为餐饮市场的消费环境在发生变化,所以积极转型相当重要,在调研和论证了多个项目之后他选定了烧麦,“杭州人对小笼包非常熟悉,烧麦在形态上与小笼包相像,而品尝的过程和感觉又和小笼包有点不一样,关键还在于价格平实,接地气,所以我打算将烧麦项目做精。”

    在天水桥一带上班的消费者,现在每天中午多了一个就餐的选择,那就是开张没多久的“老贯桥烧麦”,近几天记者的午餐几乎也在那里解决,中午人潮汹涌的食客让烧麦的前景看上去无比美好。“老贯桥烧麦”的前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家家乐点心店”,此番重出江湖不能不说烧麦的市场还是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现在很多经营者都把经营的核心定位在接地气的小吃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餐饮业内人士说,“这就像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传统产业转型方向,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唯有顺势而为。”他认为,相比于馄饨、小笼包、粉丝、饺子等小吃产品,烧麦带给消费者的新鲜感肯定更强一些,而且在馅子上可做的文章也更多,因此想象空间会比其他小吃更大。“就像眼下烧麦店都在卖的冬笋鲜肉烧麦吧,食材的优劣直接可以对产品价格造成影响,由此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他说。记者朋友圈的一位烧麦店老板也通过微信感叹:“面积三五十方的小店日营业额就能破万,以前开传统餐饮店也没那么高的效率。”

作者:陈军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