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随着《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上映,2012-2013贺岁档正式拉开帷幕。虽然贺岁档是公认最重要的档期,但这次两部开局大片则显得不那么“商业”:《一九四二》反映的是抗战期间的大饥荒,《王的盛宴》则试图剖析刘邦、项羽、韩信这些历史人物的内心。
《一九四二》不需要掌声
冯小刚要用大清新正名
没有交谈,没有礼貌性的掌声,观众匆匆地逃离黑暗——几乎每场《一九四二》试映结束,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冯小刚对此并不意外,他说,《一九四二》是“那种不需要掌声的电影”。
关于影片,这些天的报道已经大致地描绘了轮廓:通过19个主要人物去全面反映发生在一九四二年的大饥荒,借此展现当时中国的一角。
这显然不是《非诚勿扰》式的抢钱大片。为此,冯小刚早早就切入了宣传模式:他一直在个人微博上直播着拍摄《一九四二》的各种花絮;在今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距离影片上映还有接近半年),《一九四二》的发布会上,他张口炮轰;最近更是进入了高峰期,连睡觉都在说话。
冯小刚曾霸气地表示:“我不说话,电影照样会卖座。”他自己解释:喋喋不休地说,觉得是瞎掰,因为再说得天花乱坠,观众一看电影却不是那么回事。他很想试一次,不说话了,看电影会不会不卖钱,“我想不会”。
但这次他还是说得很多,因为他对这个片子抱有期望:这不是商业片,这就是一部“大清新”电影,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好了,就能鼓励投资者更多地投入多种类型的电影,拓宽电影的路线,而不是一味去拍武打片。
其实,《一九四二》的风险并没有那么大,同样是“大清新”,《集结号》在贺岁档卖得不错,《唐山大地震》也卖出了当时的票房纪录。万一赔了,冯小刚也有后路:当年筹拍《一九四二》的时候,王朔曾经许诺:要是赔了,再写部商业片赚回来。这个剧本其实已经写了出来,大抵就是冯小刚的下部电影,他说:“下一部还是拍点高兴的吧。王朔写了个剧本《私人定制》,是个会让观众觉得好玩、轻松的故事。 ”他又会回到老路上。
对于冯小刚来说,《一九四二》更在意的也许是“名声”:虽然是国内票房号召力最高的导演,但冯小刚缺少一部在艺术上受到认同的作品。像他同辈的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一样,拥有一部“站着”最好又能赚钱的代表作,这是冯小刚一直以来的梦想。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最用力的一次尝试。他对媒体表示,《一九四二》之后,他再也不会拍这么沉重的电影,“甚至就退休画画了”。
《王的盛宴》不是爆米花电影
陆川:年轻没有失败
经历过延期上映风波的《王的盛宴》,最终和《一九四二》同一天上映。
在导演陆川看来,这是个无奈的结果:“现在的冲撞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后来已经没有余地了”,他坦承今年贺岁档是个特别残酷的档期,“希望有空间生存,当然我们也有信心,没有问题”。
《王的盛宴》基本剧情是围绕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叙述展开,试图再现刘邦、项羽、韩信三位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在小规模试映后,对于这部电影的分歧挺大:喜欢的人对陆川展现新的历史视角和史观表示欣赏,对片中没有采用文言对白而选用现代对话的方式也表示认同;而不喜欢的人则认为电影很难看懂,因为电影以多条时间线展开叙述,故事跳跃快,时间跨度大。
对此,陆川在接受采访时也回应了“看不懂”的质疑:“因为它真的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坐在那儿吃爆米花的电影。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这个片子肯定有说好和不好的。因为你能够激起别人的反应,哪怕是憎恨,这个片子不会让人看了没有态度。它会挑性别吧。像我手机里有看完了极度喜欢的媒体,也有那些看完觉得不舒服的……能让人不舒服也是一种品质。”
陆川更对媒体表示,虽然贺岁档的竞争激烈,但“站在这儿就没有什么失败可言。我的票房也没有太差过。”
作者:桂斌 综合报道 编辑:陈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