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为终身职业的舞者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5月02日 09:00:10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陶身体剧场供图(摄 范西)

    “陶身体剧场”(TAO Dance Theater),一支在世界著名现代舞平台获得认同的新锐舞团,一个被国际现代舞大师林怀民最看好的、最肯下功夫的编舞家小型团队,一些被认为是“导正中国现代舞发展方向”的个体舞者,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中国当代身体美学的民间力量的代表。

    2008年,陶身体剧场在北京成立,成员为三位独立现代舞者,分别是陶冶、段妮、王好,近年先后又多了几位新成员雷琰、龚萱萱、付立唯、王明超等。2010年一次机缘巧合,让我开始关注陶身体剧场,逐渐被他们独特的身体和意识开发所吸引。

    舞团成员的背景很不相同,国际化程度也有所差异,如今则都是以自由舞者的身份活跃在世界现代舞平台,特点是以“独立”为终身职业。相信创作无国界、无疆界。身兼舞团编舞、舞者和艺术总监的陶冶表示,他们一直坚守独立创作的精神,并希望能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

    的确,“现代舞”早已打破了冷战时代东西方阵营的“铁幕”和种种意识形态语言,不再只是东西二分了,现代舞更体现出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个体差别,而不仅是国籍的差别。正如法国哲学家、批评家朱丽亚·克里斯蒂瓦借助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提出,一类全新的人——“复调的主体”正在逐渐涌现,即多民族背景下知晓多种语言和文化的公民。以陶冶为核心的陶身体剧场就是中国当代肢体民间表达的“复调主体”。

    不同的路径、相同的追求使这些年轻舞者走到一起。他们所强调的现代舞概念可以拆分为两部分:“现代”指当下,现在这一刻;“舞”则主要关注你的身体。他们的舞作以抽象的空间概念入手,辅以随性的音乐和极简的灯光效果,力图在挑战传统现代舞蹈的同时激发观众对自身和世界的想象力与洞察力。

    他们渴望的是用“身体”进行创作,达到通过身体行动去思考的效果,因为每一个身体都有它独特之谜,蕴含着无尽的本我、自我与超我。通过严谨并真诚的、充满探讨的身体研究,可以去发现并挖掘身体以及身体之间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他们说,舞团之所以借鉴“身体剧场”这个概念,英文既可以叫dance theatre,也可以理解为physical theatre,是因为,“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副躯干,我们的身体只属于自己,而另一方面剧场却属于所有人,相当于一个公共空间,甚至可以是任意空间。我们希望通过把这两者叠加到一起,探讨一个人如何同所有人产生联系,私人空间如何同公共空间发生交集。”

    2011年下半年,陶身体剧场展开了世界巡演之路,巡演作品的名称是《2》,是继《Weight x 3》之后又一以数字为题的作品。主创兼舞者陶冶解释说:“一组词句不足以表达出它的复杂性,因此采用了数字的形式作为舞蹈的标题。”这年,陶身体剧场成为继1997年广东现代舞团之后第二个荣幸受邀参加美国舞蹈节表演的中国现代舞团,也是首个获得美国舞蹈节为期六周驻地文化访问的内地舞团。

    值得一提的是,舞团2011年底受邀参加纽约一年一度著名的“秋季舞蹈节”(Fall For Dance),持续一个小时率性自如的双人舞表演,还获得了《纽约时报》毒舌派舞评人少有的赞誉。第二年,陶身体剧场更成为首个受邀参与林肯中心夏季艺术节的中国内地现代舞团。带去的新作是《4》,进一步发展了《Weight x 3》《2》中对动作技术、身体质感以及舞台关系的思考,延续了极简主义风格。

    当我问及他们下一步的创作时,陶冶认真而严肃地说:“或许是《5》吧!”随着每一位新舞者的加入,对于身体关系的思考也更进一步,这样一种“最简单的复杂”探索,单纯而踏实;就像那复杂的天地万物,形态各异,却彼此联系,且有着共同规律,因为生命体的核心都是最基本的生命元素。

    前不久,在位于北京崔各乡艺术区,一个由旧仓库改造的舞蹈空间里,陶身体剧场举行了五周年Party。应邀前来的大多都是微博网友。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一小部分中国现代舞的拥趸者。如今,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舞团也将墙外开花墙内香了。8月初,陶身体剧场受邀加盟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演出季,我们拭目以待,这个国际语境的中国现代舞团将会获得更多中国观众的认知。

作者: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