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让上海书展很有“女人味”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8月15日 15:24:28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上海报道 签售进行到一半,因酷暑加现场人气太旺,苏童签字签到额头直冒汗珠,旁边的阿姨大妈很是心疼,纷纷掏出纸巾给苏童擦汗。

而在另一边,即使是聊城市,习惯写乡土文学的贾平凹还是坚持用他地道且略带喜感的“陕西家乡话”完成对谈。理由是“我不会说普通话”。

在昨天开幕的上海书展上,两大“实力派”作家成为最大焦点。一个是苏童,隔了四年,终于熬出了新作《黄雀记》;另一位是贾平凹,今年正好是他完成《废都》创作20周年,这部一直以来因出位性描写而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近日刚刚被翻译成英文,计划年内在海外出版。译者以1993年第一版的《废都》为蓝本。在贾平凹的要求下,不删一个字,甚至当时书中惹人浮想联翩的“(此处作者删去××字)”,也被原封不动地保留。

你是妇女杀手!喜欢你的都是女读者?

苏童急了:不,还是有大老爷们爱我的

得知苏童会来签售,昨天下午很多读者捧着《黄雀记》特地赶来排长龙。满心以为苏童会稍微讲几句开场白,或者微笑示意,安抚下躁动的粉丝。谁知,苏童进入签售区,一屁股坐下,头也不抬,一口气埋头签到底,似乎有意跟汹涌的粉丝避开交流。

因擅长塑造女性角色,苏童的小说常被定义为“女性作品”,久而久之,有了“红粉杀手”的称号。这次也不例外,排队等候签名的粉丝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女读者为主,老少通吃,从小女生到白发老奶奶,人数最多的是中年妇女。

在签名结束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苏童对“男粉丝太少”的说法急了,赶紧摇手纠正:“没,没有的!我刚才特地观察了下,队伍里还是有很多大老爷们的嘛,今天的性别搭配很合理。”

苏童对自己的小说老是被定义为“女性”范畴感到很冤枉。“其实仔细读,还是有很多阳刚的男性角色,起着关键的贯穿作用。”

那新作《黄雀记》呢,是不是又是一派“妻妾成群”?苏童解释这是由一起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跨度20年的人生悲情故事,尽管看上去语言色彩并不悲剧。而女性角色占比重也没那么大,他本人倒最喜欢小说第二章里提到的一个男人“柳生”。“因为他世故、油滑、充满市井气息的智慧。”当问及喜欢理由是否跟像自己有关时,苏童马上又急了:“哪有!没的,我可比他好多了!”

你不是妇女杀手!没有女读者喜欢你?

贾平凹急了:不,法国女人很爱我

在莫言亲笔题字的思南文学之家,贾平凹昨天和写《繁华》的上海作家金宇澄进行了一场关于“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学对话。虽然这次没有新作发布,但大家对贾平凹20年前曾掀起巨大风波的《废都》,热情远远超过了其余作品,包括年初刚出版的新长篇《带灯》。

1997年,在贾平凹最低潮的时候,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法国头号女性文学奖,评委会全部由女人组成)。但当时,国内的评价却是一边倒,几乎没有女读者喜欢贾平凹的《废都》。提起这段神奇的旧闻,《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在现场很感慨:“当时我就非常惊讶,国家与国家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大不同,中国女人不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在法国得到追捧。记得法国女评委给出的理由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可以描写女人那么仔细,那么完美。”

贾平凹回应自己隔了十几年后的反思,“我想可能因为我自己是男人,从男性的角度来描写,高度会更高。因为在中国社会,还是男人世界。你看现在谈到贪官,都把贪官和美女扯在一起,很少有贪官和帅哥的。开两会,默认都是男人参与,如果提到女同志,后面会加个女字。你为什么不能在男后面加个男字呢?”

那下一部作品还是会驾临在“男性”角度上来创作吗?没想到贾平凹给出了一个意外且有趣的答案。“可能会写狐狸。实际上我最喜欢狐狸,觉得世界上最美、最漂亮的动物就是狐狸。家里曾经养了七八只狐狸。是我去新疆时,人家卖给我的。但现在有些被几位女性朋友拿走了。我觉得那是一种缘分,哪个女人拿走那一条狐狸,可能前世就是那条变的,小说里都那样写。不过,我以后会把狐狸写成怎样还要看情况。”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摄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