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项目已经走过十个年头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24日 09:56:12 星期四  来源:都市快报

从2010年开始,每个周日上午,周志华都会在刀剪剑博物馆旁边的老开心茶馆开办免费的小热昏学习班。有人半路走掉,也有新人加入进来,男女老幼都有,一直维持在二三十人。很多人都知道周志华在主持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杭州小热昏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

通过周志华这三年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杭州小热昏,现在已经慢慢有了不少传承人:有人精通理论,还有一位26岁的年轻人,把小热昏说得特别好,连浙江滑稽剧团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昨天,“光荣与梦想”浙江非遗十年座谈会在省委党校展开,座谈会邀请了非遗志愿者和专家学者,回顾总结了浙江非遗十年的历程,并为今后非遗事业的发展画下了蓝图。

【概览】“光荣与梦想”

46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55个省非遗旅游景区、数千万资金投入……

“为什么要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虽然有些东西看上去并不是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必须的,但是只有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子孙后代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停水的时候,总要为后代留一口水井。”浙江师范大学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说。

昨天十年座谈会上宣布,第四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在征集当中,省内入选的已有103项,明年1月中旬,将最终确定30项推送至文化部。

这十年间,非遗项目可以说成绩斐然:46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3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55个省非遗旅游景区、八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省级财政不断加大非遗保护资金的投入,从2012年起增加到每年3000万。

传承人麻福地用永嘉乱弹(唱做念打,文武兼备。唱腔高昂,念白自温州话、普通话结合而成,在温州盛极至今),为所在的村子带来了一亿多元的总产值;越来越多人想要学龙泉青瓷的制作技艺;还有一度受到冷落的杭州小热昏,已经有了年轻的继承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十年间都逐渐被列入了保护名单,有不少民间技艺,开始渐渐走出衰落的低谷。

昨日与会的浙江省文化厅长金兴盛这样表示:“本世纪初的非遗十年,是光荣绽放的十年;下一个十年,我们同样充满着期待。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非遗事业的推进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样本】杭州小热昏、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衢州白瓷烧制技艺

老底子杭州人喜欢听的小热昏,如今有了传人

土生土长的杭州本塘人,一定听说过“小热昏”。实际上,电视台上《阿六头说新闻》节目最后的说唱,就是小热昏的一种。这种草根艺术盛行于清朝光绪年间。从前的小热昏艺人,提着一个箱子,在街头巷尾站着开唱,卖着梨膏糖,从东西南北的新闻唱到长篇笑话,充满趣味性。

小热昏传人周志华形容小热昏是“文艺轻骑兵”,因为相比戏剧,小热昏这种曲艺花钱少、对时代的反映更快。幽默风趣的小热昏,并不缺乏听众市场,但要后继有人却并不容易:“不是谁都可以学小热昏的,首先就是要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年轻人很多都瞧不起民间艺术,所以唱小热昏的人越来越少。”

“只靠我一个人来做,太难了。”在小热昏成为“非遗”项目以前,周志华实在觉得有些势单力薄。被选上小热昏非遗的传承人之后,周志华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创新”和“传承”是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我之前尝试着在小热昏里加入RAP的元素。”周志华说。

周志华说,小热昏这个流传了一百年的民间艺术,不能在他的手里断掉:“我不能对不起先人,更不能对不起后人。”

时尚都是轮回的,传统中式服装技艺会复兴的

杭州有家老底子的服装厂,叫利民服装厂,用的是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这种技艺秉承独家传统工艺,量身定做、精工细制是其特色。技艺传承完全是以师带徒,口口相传。在面料选择、裁剪、图案纹饰、针迹密度、纱线走向方面都十分考究。

利民服装厂的老板包文其回忆起1985年、1986年的老杭州,觉得那是杭州手工中式服装行业再也无法复制的黄金时代。计划经济时代,全国的供销社都要排队到包文其的服装厂里来订中式服装,从中山装到夹袄都十分抢手:“他们都是一大早过来排队,把现金送到我们面前来要货的。”包文其回忆说。

“产业在变,产业的重点在变。从前纺织工人的地位很高,但现在却不同了。”包文其说,自己厂里会这种技艺的工人从以前的上百个,到现在只剩下了二三十个。不过,包文其一直相信,这种传统服装制作技艺还会再复兴的:“时尚都是轮回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流行穿旗袍,以后也会回归这种流行的。”

他还打算将来找一块基地,将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包装成一种中国文化:“会有中式服装博物馆,有人专门负责设计,有人专门负责做服装,供老外参观。中国的经济现在上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来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包文其说。

继承人明年就奔六十了,很担心这项技艺会彻底失传

做了四十二年白瓷的衢州人徐文奎,他说自己真正出名只有五个年头。“在之前的三十七年里,没有人知道我。直到2008年,才有更多人知道了我的白瓷事业,也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学这门手艺。”他这样说,“白瓷是一种薄泥雕刻,不用化工原料的情况下,要用高温烧出象牙黄色,需要技术,不是一学就会的。”

让更多人知道徐文奎做白瓷的,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浙江作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试点省份已经十个年头。在这个项目的帮助下,徐文奎现在已经是火神瓷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有物质文化遗产,却不知道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净化心灵的东西,对老祖宗的东西重新审视,能让浮躁的现代人安静下来。”

不过说起白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徐文奎十分发愁:“我明年就奔六十了,要是哪天我不在了,这项技艺就彻底失传了。”

【拾遗】什么是药发木偶?

还有更多你也许不知道的非遗项目

泰顺药发木偶戏又称“放花木偶”,起源于宋代 ,流行于温州泰顺多地,是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一种独具观赏价值的民间手工技艺。主要用于农村中庙会、年节、寿诞等大型活动。

乐清细纹刻纸是温州当地流传的一项绝艺,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

……

在浙江师范大学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保留文化的同时也适应时代的需求:“如果市场需求的话,自然会吸引许多人才来传承这项技能。”

在他看来,这些文化是适应环境存在的一部分,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一个没有独特文化的民族,怎么还能称为一个民族呢?所以我们才要去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记者 董小易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