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宋画里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1年05月11日 10:23:22 星期二  每日商报

5月7日,“生活在宋画里——宋茶文化专题展”在杭州图书馆三楼开展。展品包括了宋代的茶器原物、宋茶文化相关的书画作品、宋文化题材的当代“紫砂大写意”艺术品,以及杭州图书馆馆藏两宋主题文献。

其中,《宋画全集》是迄今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收编海内外的宋画精品1500件左右。读者可以凭身份证或市民卡,在杭州图书馆3楼专题文献中心服务台向工作人员取阅。

宋代相关文献和宋茶器物绘画相结合,让杭州市民最大程度的感受宋代杭州时期的文化生活。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中韩茶文化艺术联盟、东方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由杭州图书馆、每日商报社、“一万个太阳”公益联盟承办。

茶文化在杭州

说起宋代的文化就一定离不开宋徽宗。

北宋后期,社会经历长期稳定,文艺出现繁荣局面,社会阶层对文化出现了空前的自信和追求。这一时期的审美趋势和艺术理念,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

由于宋徽宗本人的艺术修为和他二十六年的帝王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去推行他的文艺主张和他的热爱。他的直接参与推动,使宋代出现了文艺复兴。

作为艺术宗师的他,在主持编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的同时,有《大观茶论》的著作。这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全面论述一个时代主流茶道艺的茶书。除了完整展示记录宋代的点茶艺术外,《大观茶论》在茶文化史上提出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观念。

当时的宋朝,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宋朝。宋的文艺、茶、审美同样影响着当时的世界。杭州作为南宋都城,自然是时代的文化审美中心、世界茶文化的中心。

本次展出的茶器具中,既有代表宋雅文化极致的天目盏(原物)、吉州盏(原物)、木叶盏(原物),也有当时普通人用的茶叶罐、茶碗等民窑精品(原物),还有“紫砂大写意”等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宋文化题材艺术品。

杭州作为茶都,是宋茶文化的一脉相承。

古朴,磊落,简雅,自由。宋式美学不但有文人的隽永,更彰显出一个文化强国的大气和自信。

宋画在杭州

靖康之乱后,宋高宗在杭州重建画院,流寓四方的北宋画家纷纷来到杭州。北宋宣和画院绝大多数绘画名家,如李唐、朱锐、苏汉臣、刘宗古、李从训、李安忠等,成为杭州画院的中坚力量。

南宋画院中,有姓名可考的画家近120人,在杭优厚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他们的创作热情受到鼓励,才华得以施展,创作了一大批精美的作品。

其中,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誉为“南宋四家”而名垂画史。大量艺术家创作、生活在杭州,饮茶和绘画都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

本次的宋画展品中,就有马远的《华灯侍宴图》,夏圭的《雪堂客画图(局部)》《西湖柳艇图(局部)》,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局部)》,赵佶(宋徽宗) 的《瑞鹤图》等宗师名作。

他们的历史轨迹早已融化在了今天的杭州基因里,成为“宋韵杭州”的有机组成。千年之韵,如画的杭州。

两宋文化的以古开今

“一万个太阳”公益发起人、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跨界艺术家陆一飞先生担任“生活在宋画里——宋茶文化专题展”总策展人。

本次展览是“茶和天下——茶文化跨界系列艺术展”10场专展之一。这些专展各有侧重,从中韩茶文化交流、宋茶文化、潮流文化、紫砂大写意文化、公益文化,以及茶文化衍生品等多元角度,与观众一起探讨和感受茶文化的无限可能。

2019年,由陆一飞先生发起“一万个太阳”大型公益项目,提出“艺术+公益”全新文化理念,将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并以当代传播的方式弘扬时代审美,弘扬心性艺术。

同时,陆一飞先生还是两宋文化专家。

他主编的《宋徽宗书画精品集》(西冷印社2017年出版),是目前唯一一部宋徽宗书画结集。宋徽宗开创的中国式审美,开启了比欧洲文艺复兴早了三百年的中国的文艺复兴。2021年,应深圳卫视邀请,担任专题纪录片《宋徽宗》主讲嘉宾,提出“两宋一心”的理念。

他提倡,两宋文化的当代应用,两宋文化的以古开今,来实现中国式审美对东方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